改革伴随阵痛,创新孕育希望。周铁砚所鼓励的“大胆尝试,不怕犯错”的氛围,如同催化剂,在短短一年内,便让这座刚刚经历大换血的古老学府,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科研项目数量激增: 在新政节省的经费支持下,以及新人新思维的推动下,京大各系申报的、面向实际问题的研究项目如雨后春笋。从农学系培育抗旱稻种、工科系改进民间纺织器械效率、算学系研究更便捷的田亩丈量算法,到医学系整理验证民间验方、天文系观测记录星象修订历法误差……林林总总,一年内新立项的科研课题达到四十余项,远超改革前每年不足十项的窘况。
实用成果不断涌现:
· 化学系在博士长的带领下,师生通过大量实验,初步整理出一套相对规范的实验操作流程和安全守则,并改良了几种常见染料的提取工艺,其报告引起工部注意。
· 物理系师生设计的简易省力水车模型,在京郊某村试用效果良好。
· 农学系一位寒门出身的助教,结合自身农家经验和在学所得,提出了一种堆肥新法,在学田试验中显着提高了贫瘠土地的肥力,获得嘉奖。
· 医学系整理验证的几则治疗小儿疳积、跌打损伤的民间验方,经初步临床观察,疗效确切,准备汇编成册,惠及百姓。
· 国语系学生的优秀白话文习作被《大明民生报》选登,其清晰流畅、言之有物的文风,获得坊间好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历史系学生的几份“田野访史”报告,虽显稚嫩,但其独特的视角和详实的民间素材,让阅卷的博士们耳目一新。
学风为之一振: 新上来的教授、博士、助教们,大多出身寒微,深知机会来之不易,教学极为认真负责,对学生一视同仁,倾囊相授。学生们感受到新气象,加上贫寒学子助学金制度的设立,使得更多聪慧却家贫的少年得以安心向学。以往弥漫在学府中的颓废、钻营之风被勤勉、务实、探索的新风所取代。清晨的学舍书声琅琅,夜晚的实验室灯火常明。
站在祭酒衙门的高楼上,俯瞰着这座浴火重生的学府,周铁砚心潮澎湃。一年前那场腥风血雨、万夫所指的虎狼之策,如今已结出了沉甸甸的硕果。节省的四百万两白银是看得见的成效,而眼前这勃勃生机、这锐意进取的氛围、这不断涌现的新思想新成果,才是新政更深远的胜利。
史芳芳侍立一旁,眼中也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大人,新血已成,气象初成。然此仅是开端,前路犹长。如何让此新秩稳固,让这革新之火持续燃烧,让京大真正成为陛下所期望的‘育才报国、清正公平’之典范,仍需我等殚精竭虑。”
周铁砚重重颔首,目光投向更远的宫阙方向:“不错!京大之变,乃陛下圣心独运、革故鼎新之缩影。我等身处洪流,唯有砥砺前行,不负圣恩,不负这天下寒士之望,不负这再造乾坤之伟业!传令下去,各系所呈报之优异成果,务必精心整理,连同岁支节余详表,奏报陛下御览!让天下人看看,这刮骨疗毒之后的京大,是何等模样!”
京师大学堂的钟声,在晨曦中悠扬回荡,带着新生的力量,传向远方。这座古老的学府,正以崭新的姿态,承载着无数寒门学子的梦想和帝国的未来,步履坚定地走向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