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 1941 年,情况变得更加糟糕。100 法币连一头牛都买不到了,只能勉强买到一头猪。物价飞涨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普通民众的生活愈发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1942 年到来,100 法币的购买力再次大幅下降,连猪都买不起了,只能换到一根火腿。百姓们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生活陷入了困境。
“1943 年,100 法币的价值更是一落千丈,只能买到一只母鸡。而到了 1944 年,甚至干脆只能买到半只母鸡了。通货膨胀的阴影笼罩着整个社会,民众苦不堪言。
“1945 年,100 法币仅仅只能买到一条鱼。又过了一年,也就是 1946 年,100 法币就只能买到一个鸡蛋了。货币贬值的速度快得让人难以置信。
“而在民国最后的几年里,情况更是夸张到了极点!”讲解员加重了语气,强调着这一时期的特殊性。
“1947 年,100 法币的购买力低到令人咋舌,只能买到一个煤球或者是三分之一根油条。百姓们拿着这点钱,几乎买不到什么像样的东西。
“到了 1948 年,100 法币更是沦落到只能买到四粒大米的地步!从最初能买两头牛,到最后只能买四粒大米,仅仅十年的时间啊,通货膨胀的速度简直达到了令人恐怖的程度!”讲解员感慨地摇着头。
“那个时候,法币的最大面额更是高得离谱,竟然达到了 500 万元。再看看我们现在,人民币最大面额是 100 元。这样一对比,当年那种可怕的通货膨胀程度就一目了然了!”啸风满脸惊叹,忍不住补充道。
“是啊,在这一次次货币变革的过程中,老百姓深受其害,最后几乎变得一无所有。由此可见,解放军之所以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军事因素固然重要,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更多深层次的问题,才是导致国民党最终战败的根源所在。像这种对老百姓疯狂的经济掠夺,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啊。”老军人神情凝重,语重心长地说道。
“其实啊,这些冰冷数字的背后,还隐藏着解放区的金融智慧。当国民党的纸币在通货膨胀的浪潮中迅速沦为废纸的时候,共产党发行的货币却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搭建着新中国的经济基石。”讲解员意味深长地总结道。
展板之上,一幅充满生机与力量的画面映入眼帘。三位解放区的男性群众头戴厚实的棉帽,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