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给国民党士兵留退路。老军人指着那些图文说,好多士兵后来成了建设大同的骨干——当年缴械时,有个国民党排长哭着说:你们不杀俘虏,还发路费让我回家种地,早知道这样,谁给蒋介石卖命?
第四条是枪支弹药全部清缴,不许毁坏或藏匿。
第五条是“文件档案全部封存,等待移交,不许销毁或转移。”
《剪纸里的黎明——记大同和平解放》
雁北的风卷着黄沙掠过城墙时,大同城像枚被遗弃的铜钱,嵌在晋北高原的褶皱里。
1949年4月的一个春日,国民党总指挥于镇河的吉普车碾过西坟村的土路,车窗外闪过解放军阵地的红旗——那红旗不是战场的威慑,而是谈判桌上的橄榄枝。
詹大南将军的五项条款摊开在土窑的木桌上,烛光将保护文物善待百姓的字迹投在窑洞壁上,像刻进石头的承诺。
于镇河盯着条款末尾的红印,忽然想起三天前侦察机报告:解放军阵地前摆满了和平解放大同的木牌,枪管上插着野花,炊事班的炊烟飘向城墙根。
签吧。他的参谋长推了推眼镜,镜片上映着远处解放军阵地的灯火,您看城外的标语——宁要完整古城,不要焦土胜利。”
5月1日的晨光里,大同城门缓缓打开。解放军战士的胶鞋底碾过青石板。
最动人的场景藏在广灵剪纸里:张多堂的刻刀下,解放军的骡马队驮着粮食穿过四牌楼,老百姓举着拥护共产党的花灯,云冈石窟的飞天在剪纸边缘舒展衣袖,仿佛要拥抱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画面一角,戴瓜皮帽的老学究捧着《大同府志》抹眼泪,旁边的青年正把青天白日旗改做成秧歌队的红绸子。
5月2日的入城式上,当詹大南将军的吉普车经过华严寺时,寺内的钟声忽然响起,108下钟声里,藏着古城对和平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