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单膝跪地,声如洪钟:“陛下放心!臣若不能兵不血刃下大都,提头来见!”
那份豪情与自信,曾让他无比安心。可此刻,距离大军兵临城下,已经过去了数日,却依旧没有任何消息。这沉默,比任何坏消息都更折磨人。
就在这时,宫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内侍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变了调:
“陛下!陛下!八百里加急!北平……北平捷报——!”
“轰!”
这一声呼喊,如同一道九天惊雷,在寂静的宫殿内炸响!
朱元璋猛地从龙椅上弹了起来,动作之快,甚至带倒了身后的多宝阁。上面摆放的一只青玉花瓶,“哐当”一声摔在地上,碎成了几片。
他顾不上这些,一双虎目死死地盯着那个气喘吁吁的内侍,心脏狂跳得仿佛要从胸腔里蹦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快说!”他的声音嘶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那名内侍激动得话都说不连贯了,只是将一封火漆完好、边角却已磨损的信函高高举起:“是……是北方的信使!他……他说……”
“让他进来!”朱元璋一声怒吼,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片刻之后,一个风尘仆仆的骑士被带了进来。他身上的甲胄沾满了泥土和血渍,脸上黑一道白一道,嘴唇干裂,但那双眼睛,却亮得像两颗燃烧的星辰。
他一见到朱元璋,便“扑通”一声单膝跪地,高高举起手中的军报,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那句足以震动天下的话:
“报!吾皇万岁!大将军常遇春,已于九月二十一日,兵不血刃,克复大都!元顺帝已率残部仓皇北逃!现大将军已改大都为北平,城中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
整个偏殿,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朱元璋呆呆地站在原地,仿佛被施了定身法。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反复回响着那几个字——“兵不血刃,克复大都”。
过了许久,久到那名信使都以为皇帝陛下龙体不适时,朱元璋突然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大笑。
“哈哈哈哈!好!好!好!”
他笑得前仰后合,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那不是悲伤的泪,而是狂喜,是激动,是压抑了太久之后的彻底释放。
“天佑我大明!天佑我大明啊!”他一边笑,一边用拳头捶打着身边的柱子,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喜悦都宣泄出来。
马皇后站在一旁,也早已是泪流满面。她捂着嘴,不让自己哭出声,但那双美丽的眼睛里,却闪烁着无比自豪和欣慰的光芒。
朱元璋大步流星地走到那名信使面前,一把将他扶起,双手紧紧抓住他的肩膀,用力地摇晃着:“你说的……都是真的?春哥他……真的兵不血刃?”
“千真万确!陛下!”信使挺起胸膛,骄傲地说道,“大将军神机妙算,不费一兵一卒,便让元廷献城投降!属下亲眼所见,城中百姓夹道欢迎,高呼‘大明万岁’!”
“好!好样的!”朱元璋激动得满脸通红,他转身,对着殿外声嘶力竭地吼道:“来人!传朕旨意!重重有赏!这名信使,封为千户!赏黄金百两,锦缎千匹!”
“传朕旨意,大赦天下!举国同庆三日!”
“传朕旨意,祭告太庙!告慰列祖列宗!”
一道道圣旨,如同连珠炮般从他口中发出,整个紫禁城,瞬间从沉寂中苏醒,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捷报,就像长了翅膀的喜鹊,以最快的速度,飞遍了应天府的每一个角落。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这座古老的都城时,迎接它的,是早已沸腾的人声。
“收复大都了!我们收复大都了!”
一个卖早点的老汉,将手中的油锅都掀翻了,却毫不在意,只是拉着每一个路过的人,激动地重复着这个消息。
“元顺帝跑了!跑到大漠里吃沙子去了!哈哈哈!”
一群街头顽童,学着蒙古人逃跑的狼狈模样,嬉笑打闹,引得周围的大人们也哈哈大笑。
那些曾经在元朝统治下,被视作三、四等公民的汉人百姓,更是激动得无以复加。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出家门,相拥而泣。他们等这一天,等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他们以为在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汉人重掌天下的这一天。
鞭炮声,从清晨响到日暮,从未停歇。锣鼓队自发地组织起来,在街头巷尾敲敲打打,喜庆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张灯结彩,比过年还要热闹。
整个应天府,都沉浸在一种近乎癫狂的喜悦之中。
皇宫之内,更是盛况空前。
奉天殿上,文武百官齐聚,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与自豪。
“臣李善长,贺陛下!贺我大明!常将军盖世奇功,千古流芳!”以李善长为首的文臣集团,率先出列,躬身道贺。
“臣刘伯温,贺陛下!此战之胜,非独常将军之功,更是陛下洪福齐天,德被四海,方能兵不血刃,定鼎中原!”刘伯温的话,更是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
“臣徐达,贺陛下!”以徐达、汤和、冯胜等人为首的武将,更是豪情万丈。徐达作为北伐军的最高统帅,虽然与常遇春分兵,但这份荣耀,他感同身受。他为有常遇春这样的兄弟,感到由衷的骄傲。
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之上,俯瞰着群情激昂的百官,心中感慨万千。
他想起了当年在濠州城,那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队伍。想起了郭子兴的猜忌,想起了渡江时的艰险,想起了陈友谅的猖狂,想起了张士诚的顽固……
一路走来,尸山血海,九死一生。多少兄弟,倒在了黎明之前。而今天,他终于可以告慰他们的英灵了。
“众卿平身。”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此战之胜,非一人之功,乃是我大明君臣同心,将士用命,百姓拥戴之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无上的威严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