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欲要结案

李县丞起身,手持早已准备好的结案文书,

先在自己署名处签押用印,然后恭敬地双手奉至唐知县案前。

“大人,此案已查明无误,请大人终审定谳。”

唐知县接过文书仔细阅览,李县丞在一旁垂手侍立,嘴角微露得意。

当唐知县缓缓提起朱笔,准备落笔时,李县丞心中大石即将落地。

就在笔尖触及纸面的刹那——

“且慢!”

陈飞的声音清朗响起,人随声至,手捧木盒步入公堂。

唐知县笔势一顿,一滴朱墨落在文书边缘。

李县丞脸色骤变,厉声道:“陈飞!你安敢扰乱公堂?”

小主,

“县尊大人容禀!”陈飞不卑不亢,

“我陈氏暖炉自推广以来,全镇上千户人家日夜使用,从未有过伤亡。

此物构造严谨,烟道通畅,若非有人蓄意破坏,绝无可能致人死命!”

李县丞强自镇定,嘴角扯出一丝冷笑:

“陈公子,你口口声声说有人蓄意破坏,可有何真凭实据?

这公堂之上,可不是凭几句空话就能颠倒黑白的。”

他朝唐知县拱手:“大人,此案下官已亲自查验过现场。

暖炉完好无损,烟道畅通无阻,何家门窗紧闭,分明就是使用不当所致。

陈公子这般无端揣测,恐怕是想推卸责任吧?”

堂外围观的百姓开始窃窃私语,有人露出疑惑的神色。

陈飞不慌不忙,目光从容地从众人身上扫过:

“李大人说得是,空口无凭。不过......有时物证也会说话。”

他转向唐知县,郑重一礼:“请县尊大人命人将何家的烟囱取来,真相自会大白。”

李县丞闻言,嘴角的讥讽更浓:

“陈公子莫非是急糊涂了?那烟囱本官亲自验看过,完好无损,能说明什么?”

唐知县虽心存疑虑,还是挥手下令:

“来人,去将何家灶上连接暖炉的竹制烟囱取来。”

半个时辰后,两名衙役抬着几段深褐色的竹筒步入公堂。

正如李县丞所言,竹筒外表完好,仅有寻常烟熏火燎的痕迹。

陈飞目光扫过竹筒,心中已有计较,他转向唐知县道:

“县尊大人,何家安装暖炉不过旬日,

日常取暖产生的烟油炭灰本就不多,

加之竹筒内壁光滑,附着不深,正是查验的绝佳时机。”

说罢,他打开木盒,取出一件以银边镶嵌的晶莹物件,

形如纺锤,在烛光下折射出清澈光芒。

第069章 明察秋毫

公堂之上,烛火摇曳。

“此物名为‘秋毫镜’,乃巧匠以纯净水晶打磨而成,”

陈飞手举晶莹之物,“能明察秋毫,将细微之物放大数十倍。”

他随即询问衙役:“请问,哪一截是连接室外的最末端?”

衙役指着其中一段:“回公子,便是这一端。”

陈飞接过那段竹筒,将其开口对着光线,

举起“秋毫镜”贴近内壁,缓缓移动,仔细检视。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公堂上静得只剩烛火噼啪作响。

“找到了!”陈飞突然出声,语气笃定,“县尊大人请看——”

他将“秋毫镜”递予唐知县,并指引道:

“大人请看出口边缘的内壁,是否可见数缕深色绒絮?”

唐知县凑近镜片,原本细微难察的景象顿时清晰——

几缕像是从粗麻布上刮擦下来的深色绒絮,牢牢嵌在竹筒内壁的纹理中。

他倒吸一口凉气:“果然!这是......”

“正是有人用厚布堵塞烟囱出口时,强行摩擦所留下的证据!”

陈飞接过话头,声音响彻公堂,“匪人趁夜堵死烟囱,

待室内碳毒积聚、人已昏迷后,再悄然取走布料,稍加清理外部。

如此,现场看似门窗紧闭、暖炉完好,

实则在最关键处被人动了手脚,这才酿成惨剧!”

堂下顿时哗然。

“天啊!竟是这般歹毒!”

“做得如此干净,难怪查不出问题!”

“这是存心要置人于死地啊!”

在汹涌的舆论中,李县丞扶着案几的手却渐渐停止了颤抖。

他深吸一口气,整了整官袍,上前拱手:

“县尊明鉴!陈公子此发现,确实证实何家夫妇系遭人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