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灵渊之谋

第063章 蜂窝煤与火炉

寒风依旧凛冽,陈家庄内外却热火朝天。

陈云雷厉风行,选定庄子附近几处闲置库房安置流民。

周福站在高处,声嘶力竭地引导着人群:

“妇孺老弱随我来!库房里生了火盆,能遮风挡雪!”

待最需要庇护的一批人安顿妥当,

陈云站在空地上,面对黑压压的青壮流民,清亮的声音传遍全场:

“父老乡亲们!你们的家人已有遮身之所,

现在轮到你们为自己、为家人搭建更结实的窝棚了!”

她手臂一挥,指向堆积如山的材料:“就在这里,靠着库房墙根,

用这些木料、草席搭起能过冬的窝棚!有力气的都上来!”

“听大小姐的!”

“自己动手,搭个暖和的窝!”

呼喊声此起彼伏,青壮们迅速分组,在老家丁指挥下领取材料。

锯木声、敲打声、号子声顿时驱散了严冬的死寂。

空地中央,几十口大锅热气腾腾。

周福大声宣布规矩:“陈家管饭!

出了力气干活的吃稠粥!暂时无力做活的喝稀粥!按劳取食,公平公正!”

这规矩简单直接,无人异议。

为了那碗稠粥,人们干活更加卖力;

暂时无力者,也有一碗稀粥吊命,心存感激。

与此同时,后院工坊内,陈飞正带着铁中棠等人进行关键演示。

他指着两个相邻的房间:“诸位请看,

一个装了带铁皮烟囱的石炭炉,另一个是传统炭盆。”

说完,他亲自将几只鸡鸭分别放入房间,紧紧关上门。

众人屏息凝神,透过窗缝观察。

时间一点点过去,烟囱房内的鸡鸭依旧活蹦乱跳,

炭盆房的鸡鸭却开始剧烈扑腾,很快倒地不动。

当房门再次打开,对比无比鲜明!

“诸位亲眼所见!”陈飞声音高昂,

“症结不在石炭,而在能否排出烟气!

这铁皮烟囱,就是克制石炭毒的关键!”

孙石头嘴唇哆嗦:“原来真是这样!这铁管子是救命管啊!”

王老汉激动地摸着尚有余温的烟囱:“少爷,您这法子真能克住石炭毒!”

铁中棠黝黑的脸上露出佩服之色:“三少爷奇思妙想,令人叹服。”

最后的障碍被扫清,工坊气氛瞬间火热。

陈飞正要部署下一步,铁中棠却擦着汗走过来,

指着刚打造好的铁皮炉子样品眉头微皱:“三少爷,这铁皮炉子好用是好用,

但若想大规模推广,让流民和寻常百姓家用上,恐怕......难啊。”

“铁伯有何顾虑?”

“少爷有所不知。一来铁料昂贵,很难弄到如此巨量;

二来就算有铁,打造这样一个炉子的费用,也不是普通庄户人家能负担的。”

陈飞猛地一怔,如冷水浇头。

他意识到自己差点犯了错误——

忽略了这个世界生产力水平的根本限制。

见陈飞愣住,铁中棠诚恳建议:“公子,小人倒有个粗浅想法。

咱们可以仿效炼铁炉的法子,不用全铁造炉子。”

他比划着:“用耐火粘土掺麻绳、细沙,夯实在模具里做出炉膛和内衬。

炉子外面不用铁皮全包,改用劈开的竹片编成笼子紧紧箍住。

如此造出的炉子,除了必要的铁制炉门、炉箅,

其他都用泥土、竹木,成本能降下十之八九。”

陈飞眼睛越来越亮,心中阴霾一扫而空:“妙啊!

铁伯,您这法子太好了!就地取材,成本低廉,正适合大规模推广!”

他立刻召集骨干公布新方案。工坊迅速调整:

一部分人继续优化铁皮炉作为高端型号;

另一部分更大的人手,则在铁中棠指导下,

开始制作经济实用的粘土-竹编家用取暖炉。

就在此时,王老汉也带着几个家丁在工坊一角忙活起来。

他面前整齐地摆放着五堆混合好的煤泥,

旁边是铁中棠刚赶制出来的简易蜂窝煤模具。

“都看仔细了!”

王老汉声音洪亮,带着学徒们将不同的煤泥填入模具,

用力压实,再一顶,一个带着规整孔洞的黑色圆柱体便脱模而出。

“这一堆,是一成粘土、九成煤粉;

这一堆是两成粘土、八成煤粉......一直到这堆对半开。”

王老汉指着标记好的煤坯详细解说,

“记住喽,粘土是骨,煤粉是肉,水是血,比例不同,出来的性子就大不一样!”

陈飞信步走来,饶有兴致地看着操作:“王师傅,您看哪一种成色最好?”

王老汉拿起一块三成粘土的煤坯掂了掂:

“少爷,依老朽看,这二成、三成粘土的怕是最好。

具体哪个更好,还得看晾干后烧起来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