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实验平台的构建

南曦关于“小范围验证”的提议,在团队内部引发了一场无声的地震。林登在听取了她对幕后力量搜罗“意识天赋者”的担忧后,沉默了近十分钟。最终,他抬起眼,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初,但其中多了一丝破釜沉舟的决绝。

“你说得对,南曦。”他的声音低沉,“等待不会带来共识,只会让裂痕加深,让黑暗中的角逐愈演愈烈。我们不能让这股力量在诞生之初就沾染上国家意志和军事目的的污秽。它必须……至少在最初,保持其纯粹性。”

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重启“现实之镜”平台的建造,但转入最高级别的秘密进行状态。 基金会将动用其隐藏最深的后备资源,以及少数几个绝对忠诚、且位于“升华派”阵营的太空工业巨头的力量,绕过一切官方审批和国际监督。

“这将是一场豪赌,先生们,女士。”林登环视着他的核心团队,“如果泄露,基金会将万劫不复,我们所有人都将成为国际公敌。但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或许能为人类赢得一个自主选择未来的机会,而不是在恐惧和分裂中被未知的力量或内部的野心所吞噬。”

王大锤的眼中重新燃起了火焰,那是一种面对巨大工程挑战时的兴奋,更是一种打破枷锁的渴望。“交给我吧。”他言简意赅,金属手指在空中虚划,仿佛已经开始了新的蓝图勾勒,“那些停在L2的骨架,就是最好的掩护。”

顾渊的身体依然虚弱,但他坚持参与了这次决策。他靠在医疗悬浮椅上,声音轻微却坚定:“我……能感觉到……‘它’(指播撒者首领)的‘注视’。它在观察我们的……分裂。如果我们因内耗而失败,那将印证它们对‘高噪声文明’的判决。我们必须……证明我们能够协调,哪怕只是……一小步。”

秘密建造计划,代号“铸镜”,就此启动。

---

王大锤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公开建造时可以调动全球供应链,如今却要在极度保密的条件下,完成甚至比原设计更苛刻的工程奇迹。他将“启明星”号改造成了移动指挥中心和核心部件加工厂,长期驻守L2建造现场。

第一个挑战:材料的“寂静”。

“现实之镜”平台的核心——超精密多重路径量子干涉仪,对环境的敏感度达到了变态级别。任何材料自身原子的热振动(布朗运动)都可能成为无法容忍的噪声。公开计划中选用的顶级隔振合金,在王大锤新的标准下,依然“过于嘈杂”。

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尝试复制并改良从“播撒者”残骸中解析出的那种奇异结晶脉络的结构。这是一种介于矿物与生物组织之间的材料,其原子仿佛被某种力场“锁定”,在常态下几乎处于绝对零度的振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