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意外的支持

“老顾,你太敏感了吧?”王大锤有些不以为然,“也许是哪个有钱又喜欢科学的土豪,正好看对眼咱们的项目了呢?平台不也说了,是经过严格验证的基金会吗?”

“验证只能证明他们有钱,不能证明他们的目的纯粹。”顾渊冷静地反驳,“‘熵减’……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意味。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即趋向于无序和混沌。‘熵减’则意味着逆流而上,建立秩序,对抗宇宙的终极趋势。这要么是一种极度乐观的信念,要么……就暗示着基金会所追求的目标,可能触及了某些非常规,甚至是禁忌的领域。”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声音低沉而清晰:“他们为什么偏偏看中我们?我们的项目在众筹页面上展示的信息极其有限,甚至可以说是语焉不详。一个正规的、严谨的科学基金会,在决定投入巨额资金前,难道不应该先要求我们提供详细的研究计划、可行性报告、前期数据吗?但他们没有,他们直接表达了‘浓厚兴趣’和提供远超所需资助的意向。这不合常理。”

顾渊的分析像一盆冷水,浇熄了南曦和王大锤刚刚燃起的兴奋之火。仔细想来,这确实透着古怪。天上不会掉馅饼,尤其是如此巨大的馅饼。

“你的意思是……他们可能另有所图?”南曦的心沉了下去,“他们或许……知道些什么?关于信号?关于我们的发现?”

小主,

“不无可能。”顾渊沉声道,“也许我们的众筹视频,尽管经过精心伪装,还是触动了一些拥有更广泛信息来源的组织的神经。‘熵减基金会’……如果我的模糊记忆没错,他们似乎对信息理论、意识研究、以及……远古超常现象特别感兴趣。”

工坊内的气氛再次变得压抑。刚刚摆脱资金困境的曙光,似乎与一个更深不可测的阴影联系在了一起。

“那……我们怎么办?”王大锤挠了挠头,“回绝他们?可那是钱啊!好多好多钱!有了那些钱,咱们能搞多少事情啊!”

“不能轻易回绝,但更不能轻易接受。”顾渊做出了决断,“我们需要接触,需要试探。回复邮件,同意会谈。但我们必须设定底线:第一,核心数据和发现绝不在首次会谈中透露。第二,我们需要了解基金会的背景、资助的真正目的和附加条件。第三,我们必须坚持研究的独立性和主导权。”

南曦点了点头,顾渊的谨慎是必要的。在未知的领域探索已经足够危险,不能再卷入可能存在的、更大的势力博弈中。

“好,我来回复邮件。”南曦坐回电脑前,开始斟酌词句,撰写一封既表达合作意愿,又暗含警惕和原则的回信。

邮件发出后,等待回复的时间变得格外漫长。网络上的支持和攻击依旧在继续,金额缓慢增长到了六万美元,但三人的心思已经完全被这个突如其来的“熵减基金会”所占据。各种猜测和担忧在工坊内无声地弥漫。

第二天上午,平台的邮件再次到来。会谈时间定在了当晚八点,通过一个加密的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对方出席的代表是一位名叫“赵先生”的人。

“赵先生……连个全名都没有。”王大锤嘀咕道,“神神秘秘的。”

当晚八点整,工坊内那台专门用于此次会谈、经过王大锤安全检查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准时出现了视频连接界面。背景是某个装修极简、几乎没有任何标识的会议室,一个穿着深色西装、年纪约在四十岁上下、梳着一丝不苟发型的亚洲男性出现在画面中。他面容平和,眼神锐利而冷静,嘴角带着一丝公式化的、恰到好处的微笑。

“晚上好,南曦博士,顾渊教授,王大锤先生。”赵先生开口,声音通过高质量的音频设备传来,清晰而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从容,“我是熵减基金会的代表,诸位可以叫我赵先生。很高兴能与‘回响计划’的各位探索者进行交流。”

他的开场白直接而准确地道出了三人的姓氏和称谓,这看似礼貌的细节,却让南曦心中微微一凛。对方显然做过功课。

“赵先生,晚上好。”顾渊作为团队中最为年长和沉稳的代表,率先回应,语气平静无波,“感谢贵基金会对我们项目的关注。”

“不必客气。”赵先生微微一笑,“基金会一向致力于支持那些敢于挑战常规、开拓认知边界的先驱性研究。诸位的‘回响计划’,其跨学科的宏大视野和试图沟通古今的雄心,与我们基金会的宗旨非常契合。”

他的恭维听起来很真诚,但顾渊不为所动,直接切入核心:“我们很荣幸。不过,在进一步交流之前,我们希望能对熵减基金会有更多的了解,包括基金会的主要研究方向、过往的成功案例,以及……为何会对我们这个刚刚起步、目标有限的项目,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兴趣和支持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