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青云志》的“编剧会议”

周三上午,阳光透过华影传媒大厦高层的玻璃幕墙,将宽敞明亮的会议室照得通透明亮。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青云志》影视改编项目的核心成员:导演、制片人、以及包括林砚在内的几位主要编剧。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和一种专注而专业的氛围。这是项目启动以来的第一次正式编剧会议,旨在深入讨论剧本的改编方向和具体细节。

林砚坐在靠近制片人的位置,心情既期待又略带一丝紧张。这是他第一次以“原作者”和“联合编剧”的双重身份,参与到如此专业的影视制作讨论中。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剪裁得体的休闲西装,显得稳重而不失活力。手边放着他提前准备的厚厚一沓资料,包括《青云志》的故事大纲、人物小传、以及他自己对某些关键情节的影视化设想。

会议开始,制片人先做了简短的开场白,再次强调了华影传媒对《青云志》这个项目的重视,以及“尊重原着、打造精品”的核心原则。导演是一位看起来四十多岁、目光锐利却带着笑意的中年男性,姓陈,他接过话头,直接切入主题:

“各位,剧本是一剧之本。我们今天开会的目的,就是要在忠于原着精神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让《青云志》的故事更好地适应影视剧的叙事节奏和视听语言。”陈导演看向林砚,语气十分客气,“林砚先生是原着作者,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最为深刻,我们先听听林先生的总体想法?”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到林砚身上。林砚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拿起自己准备的提纲,语气清晰而诚恳地说道:“陈导,各位老师,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参与讨论。作为原作者,我最核心的希望,就是影视剧能够保留《青云志》的灵魂——也就是张小凡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与碧瑶、陆雪琪之间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纠葛。尤其是‘碧瑶挡剑’这个情节,它不仅是故事的重大转折,更是情感的最高潮,我希望能够完整保留,并通过影视语言将其震撼力最大化。”

陈导演和制片人纷纷点头,表示完全赞同。陈导演说:“林先生放心,这一点我们团队有共识。‘碧瑶挡剑’是故事的基石,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把它拍好。”

这时,一位负责情节架构的资深编剧推了推眼镜,提出了一个建议:“林先生,陈导,在尊重主线的前提下,我们编剧团队经过初步讨论,有一个想法。原着中,男二号曾书侠和女二号田灵儿的形象都很鲜明,但他们的互动相对较少。我们考虑,是否可以适当增加一条围绕他们展开的副线感情戏?这样既能丰富剧情层次,增加人物弧光,也能为整个故事增添一些不同的情感色彩和看点。”

增加副线感情戏?林砚闻言,心中微微一动。这是个常见的影视改编手法,确实能丰富内容,但他立刻警惕起来,担心会喧宾夺主。

他沉吟片刻,没有立刻反对,而是谨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李编剧这个想法很好,曾书侠和田灵儿都是很受欢迎的角色,丰富他们的故事线确实能吸引更多观众。”他先肯定了对方的出发点,然后话锋一转,明确划出了底线,“不过,我认为增加副线的前提,是不能削弱主线,尤其是不能影响张小凡和碧瑶感情的完整性和感染力。增加的戏份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因为加了副线,就去压缩或者弱化‘碧瑶挡剑’这样的核心情节。”

他的语气平和,但态度非常坚定,清晰地表达了自己作为原作者的核心关切。

陈导演听完,笑着表示赞同:“林先生考虑得很周全。我们加戏的原则一定是‘服务主线,丰富人物’,绝不会本末倒置。这点请林先生放心,我们会把握好尺度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