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录Demo后,苏清鸢花了几天时间精心打磨《略懂》这首歌,从歌词的细微调整到演唱时的气息控制,她都反复练习,力求完美。林砚则利用自己的稿费收入,在网上找了几家口碑不错的录音棚,对比了价格和环境后,最终选定了一家位于老城区、规模不大但评价很好的工作室。
周末的下午,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在略显陈旧的街道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林砚陪着苏清鸢,按照导航找到了那家名为“回声”的录音棚。它藏在一栋居民楼的一楼,门脸不大,招牌也有些褪色,但推门进去,里面却别有洞天。虽然空间紧凑,但设备摆放整齐,隔音做得很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类似图书馆的安静气息。
老板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姓王,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有些稀疏,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看起来有些严肃,但眼神很专注。他简单地和林砚二人打了个招呼,确认了预约信息后,便直接进入了工作状态。
“苏小姐是吧?要录的歌带来了吗?我们先试一下音。”王老板说话简洁,没有多余的寒暄。
苏清鸢点点头,显得有些紧张。她拿出准备好的乐谱和歌词,深吸了一口气,走进了小小的录音隔间。隔间里只有一支专业的麦克风、一个谱架和一张高脚凳,环境密闭而安静,更容易让人集中精神,但也更容易放大紧张情绪。
林砚和王老板则留在外面的控制室,透过巨大的隔音玻璃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控制台上布满了各种旋钮、推子和闪烁的指示灯,看起来十分专业。
苏清鸢戴上监听耳机,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对着外面的王老板比了个“OK”的手势。王老板也戴上耳机,对着话筒说:“好,放松,跟着伴奏先走一遍,找找感觉。不用有压力,我们慢慢来。”
轻柔的吉他伴奏音通过耳机传入苏清鸢耳中。她闭上眼睛,酝酿了一下情绪,然后轻轻开口唱了起来。她的声音透过高质量的麦克风传来,比平时更加清晰、细腻,但也因为紧张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气息的控制也稍显不稳。
林砚在外面屏息凝神地听着。虽然苏清鸢唱得依旧很好听,情感也很到位,但他能感觉到她的拘谨,不如在家里练习时那么放松和投入。
一曲唱罢,苏清鸢有些忐忑地看向外面的王老板。
王老板没有立刻评价,而是在控制台上操作了几下,回放了一小段刚才的录音。他仔细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然后才对着话筒说道:“苏小姐,你的声音条件很好,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也非常有味道,情感表达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