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拜访老将

见完武则天后第三日,武则天召集开大朝会。

晨光透过殿外的梧桐叶,在青砖上洒下细碎的光斑,殿内却没半分暖意 。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神色都带着几分凝重,连呼吸都比平日轻了些。

武则天坐在龙椅上,朱笔搁在案头,目光扫过众人:“今日议推恩令,有话但说无妨。”

话音刚落,户部侍郎李昭便出列了。

他年近五十,鬓角已染霜,捧着朝笏的手微微发紧:“陛下,臣有一疑。”

“推恩令要增设地方官监察藩镇,可如今户部岁入本就紧张,新增官吏的俸禄、衙署开支,恐成财政负担。”

“若因养官而苛待百姓,反倒违了推恩令的初衷啊。”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几个户部的官员悄悄点头,连之前默不作声的礼部尚书都皱起了眉。

我心里一紧,李昭的质疑戳中了要害。

朝廷近年因防备异族,军费已占了岁入的三成,若再添官俸,确实容易遭人诟病。

但转念间,沈括昨日整理的藩镇赋税数据突然浮现在脑海。

我往前一步,朝笏抵在掌心,声音清亮:“李大人此言差矣!藩镇如今私收赋税,每亩地征粮三斗,却只向朝廷缴纳一斗。”

“若推恩令推行,诸子分地后需向户部缴纳三成赋税,单是幽州、魏博、平卢三镇,一年便可增收三百万缗!”

我顿了顿,见李昭嘴唇动了动,又接着说:“这三百万缗,足够养五千名地方官!”

“更何况,藩镇如今私设官吏,幽州一地便有冗余衙役两千人,皆是只领俸禄不办事。”

“若裁撤这些冗余官吏,把空缺的俸禄补给朝廷新设的监察官,既不增财政负担,还能清肃吏治。李大人,您说这样还能增加财政负担吗?”

最后一句话,我刻意提高了声调,殿内的空气仿佛都颤了颤。

李昭捧着朝笏的手顿了顿,脸上露出几分迟疑:“可…… 可裁撤藩镇官吏,恐会惹藩王不满啊。”

“不满?”

我攥紧朝笏,指节泛白,“藩王私设官吏,本就是越权之举!裁撤冗余,是还政于朝廷,更是还利于百姓。这便是推恩令的恩,也是朝廷的威!”

这话说完,殿内忽然传来一声轻咳,就见一位老将出列了。

他年过六旬,腰杆依旧挺直:“陛下,李白所言极是!以老臣过往所见,藩镇官吏强征民夫修城,百姓怨声载道。”

“若能裁撤这些人,再以岁贡养监察官,既解了财政之忧,又能护百姓安稳,老臣以为可行!”

老将话音刚落,礼部尚书也跟着出列:“臣附议!推恩令本就是‘恩威并施’,裁冗官、收岁贡,正是‘威’的体现。若因怕藩王不满而缩手缩脚,岂不是让藩镇得寸进尺?”

看着越来越多的官员点头,我心里一暖。

之前在紫宸殿的失落,此刻竟化作了股股暖流,顺着脊背往上涌。

武则天看着殿内的议论,嘴角终于露出一丝浅淡的笑意:“李白所言有依有据,裁冗官、收岁贡的配套策,可一并纳入推恩令细则。”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