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立刻心领神会:“懂!只要质量没问题,价格好说,手续上的事,全凭师傅您关照!”
一番隐秘的讨价还价后,陈锋以低于市场价一成的价格,定下了每月稳定供应一千斤“议价”富强粉和三百斤“议价”豆油的渠道,并且约好,第一次交易,下午就可以先拉走急需的两百斤面粉和五十斤油!代价是预付了部分定金和悄悄塞过去的一个“信封”。
解决了最主要的粮食和油,陈锋又如法炮制,凭借现金优势和“懂事”的作风,在副食品公司调料批发部,找到一个急于完成销售任务的业务员,顺利拿下了辣椒、花椒、孜然等香料的稳定批发价,同样是现款结算,量大从优。
当天下午,当大刘蹬着满载面粉、豆油和香料的三轮车,浩浩荡荡地回到作坊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张婶摸着雪白细腻的新面粉,连连称赞:“这面比老周那里的好多了!”
李大妈看着清澈的豆油,也眉开眼笑。
林婉秋仔细核对了采购价格和数量,飞快地拨动算盘,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锋,虽然这次预付了不少,但按这个批发价长期算下来,我们的原料成本,每个月能省下将近四十块钱!”
原料危机,被陈锋以雷霆手段和灵活的“商业手腕”迅速化解,不仅保障了生产,还成功建立了更稳定、更廉价的供应链,为作坊的下一步扩张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看着账本上因这次大规模采购而骤然缩水的现金流,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在陈锋心中愈发清晰——必须更快地赚钱,更多地积累资本!
原料危机解除,产能即将进一步提升。但这次大规模采购也消耗了大量现金。陈锋意识到,小作坊模式已接近极限,是时候向着更正规、更具规模的方向迈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