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悪銭の理(Akusen no Kotowari)

他随即看向咳声稍平的结城秀康:“秀康,你意下如何?”

秀康用袖口掩住口鼻,深吸一口气,压下喉间痒意,声音虽沙哑却条理清晰:“殿下,吕宋大人所虑,乃长远之道。然里见大人截获之粮,数额巨大,若不加严惩,不足以震慑宵小。臣有一策,可两全。”他抬起眼,眼中闪过一丝冷酷,“参与此次走私之船东、船长,皆以资敌论处,枭首示众,首级悬于堺港码头。其所载粮秣,尽数充公,以补我军需。”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小西屋……暂且不动。然需放出风声,言我大军已掌握其通敌实证,生死存亡,只在殿下念之间。如此,既可威慑其他商号,亦可观其后续反应。眼下最紧要者,乃封锁海路。请里见将军与森家加强巡弋,凡试图驶向木津川口之商船,无论隶属何人,一律击沉或俘获。如此,一则显我雷霆手段,二则……”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可令大阪城内粮价,再飞涨数成。城内人心惶乱,于我有利。”

赖陆听罢,沉吟片刻,随即果断点头:“准秀康所奏。里见义康,依策行事。枭首之事,务求迅捷,首级需让往来舟船皆能看清。”

“遵命!”里见义康大声领命。

赖陆的目光继而转向负责土木工事的尾藤知定:“尾藤,淀川筑坝之事,进展如何?”

尾藤知定连忙躬身出列:“回殿下,坝体已初具规模,再需旬日,便可合龙蓄水。另,依殿下密令,已遣水性精熟之忍众,趁夜潜入下游,勘测大阪城周遭外堀及河道水深、水流。初步回报,外堀水深因近期少雨,略有下降,但关键水门处仍有重兵把守。”他呈上一份简图,“详细水文图示在此。”

赖陆仔细翻看尾藤知定呈上的水文图,指尖在标注大阪城外堀深度及水门位置处轻轻敲击,沉吟片刻后,方抬头下令,声音清晰而果决:

“尾藤,筑坝之事,需再提前三日合龙。蓄水不必待其满盈,至七分即可。届时,听我号令,相机启闸放水。另,加派忍众,务必探明大阪城内粮仓、武库之具体方位,尤其留意其临近水道者。下去吧。”

“遵命!”尾藤知定躬身领命,退入班列。

赖陆的目光随即转向一直静坐末席、气息沉凝的伊达政宗:“伊达少将,你麾下骑马备,乃我军锋锐。然两千余骑,人嚼马喂,所耗甚巨。岸和田山城一线,粮草供给可还充足?能支撑你备几日奔袭野战之需?”

伊达政宗微微欠身,那双独特的细长眼眸中精光一闪,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回中纳言殿下。岸和田城现有存粮,可保我备十日饱食。若仅维持守势,节俭用度,可支二十日。然,”他话锋一转,直视赖陆,“殿下若欲臣效死力,破敌于野,则需后方粮道畅通,至少需再运抵半月之粮,方可使儿郎们无后顾之忧,全力冲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赖陆闻言,目光立刻落到松平秀忠身上,带着询问的压力:“秀忠,关东新粮既已入库,拨付岸和田一线的军粮,何时可以启运?”

松平秀忠早已准备好答案,此刻不敢怠慢,立即伏身奏报:“殿下明鉴。第二批关东粮已抵山城国仓廪,正在清点。然……自关东经海路运抵畿内,路途遥远,风波难测,各商家运力、手段不一,损耗颇为惊人。”他刻意略去了具体商家的名字和那三成半乃至六成的残酷差异,只点出结果,“臣估算,除去途中折损,实际可调用之数,仅能先解岸和田五日之急。后续之粮,尚需催促关东加紧调运,并……另寻他法补充。”

他顿了顿,终于将在役所中担忧的事情,选择性地在此提出,语气沉重:“此外,畿内物价腾贵,非止粮米,一应军需皆然。更棘手者,乃钱法混乱。关东一贯(永乐钱为主,良币多),在此地仅能当畿内一贯(恶钱充斥)七、八成使用。此间差价,无形中巨耗军资。臣恳请殿下,能否仿效当年太阁殿下‘撰钱令’之故事,于我军控制之地,行‘检地’与‘检钱’之政?明定良恶钱之兑价,或索性禁绝劣钱,或可稍抑物价,便利征购。”

赖陆听罢,未置可否,只是将目光转向一直静候时机的伊奈忠次。忠次会意,立即从怀中取出一封书函,双手高举过顶:

“启禀殿下,四国方面有密报送至。乃土佐守长宗我部盛亲殿下亲笔书信。”

此言一出,广间内顿时泛起一阵极其轻微的骚动。长宗我部盛亲?那个年轻的土佐守,要干什么?

伊奈忠次继续奏道:“盛亲殿下在信中……言辞颇为恳切。言及四国虽僻处海隅,亦感念太阁旧恩,不忍见天下动荡,百姓流离。他……他表示愿约束部众,暂息兵戈,并……愿从中斡旋,促成四国之粮经由濑户内海输入堺港。”他略微提高了声调,点出关键,“盛亲殿下认为,四国粮价远低于畿内,若能大量输入,必可压制当前飞涨之米价,于安定民心、平抑军需采购,大有裨益。此乃其表达归顺诚意之举。”

忠次说完伏身将那份来自四国的密信高举过顶。羽柴赖陆——那位身量惊人、面容犹带少年气的霸主,闻言,那双遗传自其母、形状姣好的桃花眼微微眯起,长睫垂下,在烛光中投下一小片阴影,遮住了瞬间闪过的思绪。他并未亲自去接,只由近侍转呈。

他展开信纸,目光扫过,随即用那清朗而平稳的声音念出了那个关键的名字:“……使者,香宗我部亲泰。”

这个名字在广间内文武重臣的心中,瞬间勾勒出一幅四国枭雄的侧影:长宗我部元亲的血脉至亲、中富川之战的浴血悍将、兵不血刃整合香宗我部氏的政治能手。一位真正从元亲时代尸山血海中走出的宿老,其亲身至此,意义远超寻常使节。

赖陆并未多做评论,直接下令:“准其即刻觐见。” 随后,他目光转向下首的松平秀忠,语气不容置疑:“秀忠,检钱之事关乎根本,你且留下,稍后再议。”

“是。”秀忠低头领命,心中那关于钱法的纷乱思绪暂时压下,注意力也随之转向殿门。他知道,眼前这场觐见,将是散场前最后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插曲。

香宗我部亲泰稳步走入广间,步履沉稳,但眉宇间沉淀着历经风霜的审慎。他依礼伏身,声音平稳而恭敬:

“外臣香宗我部亲泰,拜见羽柴中纳言殿下。冒昧觐见,伏惟殿下恕罪。”

赖陆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落在老者身上,直接问道:“亲泰卿远来辛苦。土佐守盛亲遣卿至此,有何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