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持不同意见者,包括那些发表争议言论的用户,参与讨论。将暗处的攻击,引导到明处的辩论。”江辰解释道,“同时,加速推进‘共振域’项目,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的作品,向所有人展示科技与艺术结合所能创造的真正价值——不是霸权,而是赋能;不是剥夺独立性,而是拓展表达的自由。”
林晚星采纳了江辰的建议。她以“星火”的身份,在社区论坛亲自发布了一则倡议,宣布将举办一系列线上研讨会,主题直面当前的所有争议焦点:“当艺术遇见算法:是工具还是主人?”、“数据时代的创作者主权”、“星火之窗的未来:我们共同守护的价值观”。
倡议一出,社区哗然。支持者赞赏这种开放和坦诚的态度,反对者则摩拳擦掌,准备在辩论中一较高下。原本隐藏在暗流下的争议,被彻底摆上了台面。
第一次研讨会安排在周末晚上。林晚星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发言人之一,与几位特邀的艺术家、评论家、技术伦理学者,以及那两位持强烈反对意见的用户,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小时的直播对谈。
讨论异常激烈,言辞交锋如同刀光剑影。反对者质疑算法会扼杀艺术的“灵光”,担忧平台会被资本裹挟。林晚星没有回避,她耐心地解释“共振域”项目中艺术家如何始终保持主导权,阐述星宸科技的技术如何作为“超级画笔”而非“替代之手”。她甚至首次公开分享了“熔炉”子版块的一些不涉核心机密的讨论片段,展示了社区内部是如何在进行严肃而深入的技术伦理思辨。
她没有试图说服所有人,但她展现了诚意、透明度和专业的思考。直播结束时,虽然分歧依然存在,但那种被阴谋论笼罩的诡异气氛,明显淡化了。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用户,开始更倾向于相信社区的自我净化和进化能力。
研讨会结束后,林晚星精疲力尽,但心情却异常轻松。她走到阳台上,夜晚凉爽的风吹拂着她的发丝。
江辰拿着一杯温水走过来,递给她。
“讨论数据初步分析显示,社区内支持性言论和中性探讨的比例上升了12.7%,极端反对言论下降了5.3%。”他汇报着成果,然后顿了顿,看着远处城市的灯火,补充了一句,“你做得很好。”
他的夸奖依旧简洁而客观,但林晚星却能感觉到其中细微的不同。那不仅仅是对一个策略成功的认可,似乎……还夹杂着一丝类似于“骄傲”的情绪。
她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温热的感觉从喉咙蔓延到四肢百骸。
“是因为你把我从泥潭里拉了出来,”她侧头看着他,夜色中她的眼睛亮晶晶的,“是你让我明白,面对风浪,最好的方式不是筑起高墙,而是让自己成为更坚固的船。”
江辰沉默着,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在她转身回屋时,他望向她背影的目光,比巴黎的夜空更深沉,也更复杂。那里面,似乎开始承载一些,连他自己那精密无比的情感模拟器,都尚未完全定义清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