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静默的网与待放的星

威尼斯的辉煌与喧嚣,如同涨潮后的海水,在达到顶峰后,开始缓慢而不可逆转地退去。双年展的展期进入后半段,尽管《废墟上的星图》依旧吸引着慕名而来的观众,但艺术圈那爆炸性的关注度已逐渐平复,转向下一个可能的热点。这种“冷却”对林晚星而言,并非失落,反而是一种解脱。她得以从聚光灯下暂时抽身,回归到更本质的创作节奏中。

她与江辰离开了威尼斯主岛,在附近一个更为安静、游客罕至的小岛穆拉诺(Murano)——以玻璃工艺闻名——租下了一栋临水的老房子。这里没有双年展的喧闹,只有工匠们敲打、吹制玻璃时发出的清脆声响,以及水流拍打石阶的柔和韵律。房子带有一个宽敞的、光线充足的工作室,林晚星立刻将这里变成了她的新据点。

她没有急于开始宏大的新系列,而是让自己进入一种“创作间歇期”的沉淀状态。她开始在穆拉诺岛上漫无目的地游荡,观察玻璃工匠如何将无形的砂石与炽热的火焰,转化为流光溢彩、形态各异的艺术品。这种将混沌物质赋予秩序与美感的过程,与她用画笔和代码进行的创作,在本质上有着奇妙的共通之处。她带着素描本,记录下熔炉的火光、工匠专注的神情、冷却架上等待成型的玻璃胚胎,以及岛上那些被海风侵蚀出独特肌理的彩色墙壁。

这些观察和记录,看似与她之前的创作无关,却像无声的养分,悄然滋养着她的艺术感知。她感到内心有一种新的、模糊的意象正在酝酿,它似乎与“转化”、“光的容器”、“脆弱的永恒”这些概念有关,但具体的形态尚未清晰。她并不着急,她知道,真正的创造需要耐心的等待和积累。

江辰则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对“影”的最后围剿之中。穆拉诺岛的宁静,与他正在进行的无声战争形成了尖锐的对比。他所在的房间俨然是一个微型的指挥中心,加密终端屏幕上,数据流以惊人的速度滚动,全球各地的情报节点如同夜空中的星辰,在他的调度下明灭闪烁。

那份直达顶层的举报报告,已经开始发酵。国际刑警组织和欧洲多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尽管出于程序谨慎,尚未公开行动,但内部针对“影”及其关联企业与基金会的调查已悄然升级,权限提高,阻力明显减小。一些与“海蛇”网络有染、但并非核心的中层人物,似乎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开始变得异常活跃,试图切割关系或寻找退路,这种内部的不安和动荡,为江辰的进一步渗透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渔夫,正在收拢一张布设已久、无形却无比坚韧的巨网。网的每一次收紧,都基于对海量数据的精密分析,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时机的冷静判断。他深知,“影”这样的对手,拥有极强的反侦察能力和资源,任何操之过急都可能让他挣脱网眼,再次消失在深水之中。

平静的日子里,林晚星和江辰的关系也进入了一种新的、更深的磨合阶段。他们不再仅仅是危机中的战友,也不再是隔着“光年距离”各自闪耀的双星,而是在日常的琐碎与宁静中,学习如何更自然地相处。

林晚星会拉着江辰在黄昏时沿着穆拉诺的运河散步,强迫他暂时离开屏幕,感受亚得里亚海的晚风和无拘无束的闲聊。江辰起初会有些不自在,思维似乎还停留在某个数据迷宫里,但渐渐地,他学会了只是“行走”和“观看”,甚至偶尔会指着一座桥或一扇窗,用他那种独特的、基于结构和材料的视角进行评论,让林晚星看到另一个维度的威尼斯。

他们也会一起去当地的市集采购食物,林晚星饶有兴致地挑选新鲜的海产和蔬菜,而江辰则会默默记下她偏好的口味,并在下一次由他负责简单的餐食时(通常是营养均衡但味道寡淡的“科研餐”),尝试做出一些细微的、符合她喜好的调整。这种笨拙的、无声的关怀,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林晚星感到心动。

一天深夜,林晚星从梦中醒来,发现工作室的灯还亮着。她走过去,看到江辰没有在处理公务,而是坐在她的画架前,面前摊开着她的那些穆拉诺速写本。他看得很专注,手指甚至无意识地模仿着画中玻璃工匠的某个动作。

“你在看什么?”林晚星轻声问,没有打扰他。

江辰抬起头,看到她,并没有惊讶,只是指了指速写本上的一页,那上面画着一个老工匠正对着一件吹制到一半、形态极其不稳定的玻璃器皿,眼神专注而虔诚。

“我在分析这种状态。”江辰的语气带着他特有的研究腔调,“在绝对理性的物理规律(玻璃冷却的速率、粘稠度)和追求感性美学的形态之间,寻找那个唯一的、稍纵即逝的平衡点。这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对材料的直觉,以及接受不确定性的勇气。这很像……某种决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