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火焰”行动的成功,如同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切除了“海蛇”网络试图植入欧洲心脏地带的一颗恶性毒瘤。公海上的联合执法行动细节虽未对公众完全公开,但在特定圈层内引发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列昂尼德·伊万诺夫的代表和几名关键中间人的落网,像几块被强行撬开的砖石,使得“海蛇”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城墙,露出了其后混乱而惊恐的内部景象。
国际执法机构趁势加大了调查力度,顺着落网者提供的线索(尽管有限且经过精心过滤),开始更深入地梳理“海蛇”错综复杂的资金网络和关联企业。一时间,这个隐秘的犯罪帝国风声鹤唳,其部分合法外壳下的业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审查,资金流动变得异常困难,许多原本顺畅的灰色渠道被迫暂时冻结或转入更深的潜伏。
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星宸科技的安全屋内,紧绷了数十个小时的弦终于得以略微松弛。团队成员们脸上带着浓重的黑眼圈和劫后余生的庆幸,相互拍着肩膀,低声交谈着,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数据,进行行动后的复盘。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极度疲惫和巨大成就感的复杂气氛。
江辰是最后一个离开主控台的。他关闭了大部分实时监控屏幕,只留下基础的系统界面,然后缓缓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他的脸色苍白,太阳穴处的血管微微跳动,那是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和巨大压力留下的痕迹。林晚星默默地将一杯温度刚好的蜂蜜水放在他手边,没有出声打扰他这片刻的宁静。她知道,作为整个行动的大脑和中枢,他消耗的心力远超常人。
几分钟后,江辰睁开眼,端起水杯慢慢喝着。他的目光落在林晚星身上,那眼神不再是纯粹的数据分析器,而是带着一丝清晰的、属于“人”的疲惫与感激。
“谢谢。”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林晚星摇摇头,在他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是我们该谢谢你。你又阻止了一场灾难。”
他们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分享着这份来之不易的、短暂的平静。安全屋内仪器的低鸣成了唯一的背景音,却不再显得刺耳,反而像是一首胜利后的安眠曲。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江辰和林晚星都清醒地认识到,“逆向火焰”烧掉的只是“海蛇”伸出的一只触手,甚至可能只是触手末端的一个吸盘。其主干依旧深藏在全球化的阴影淤泥之中,而“影”和亚历山大·罗什这样的核心或准核心成员,依然逍遥法外。
后续的情报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虽然“海蛇”网络整体活动频率因受创而显着降低,呈现出一种战略收缩的态势,但针对“星火之窗”和星宸科技的、低强度的、试探性的网络扫描和渗透尝试却从未完全停止。“影”如同一条受伤后更加谨慎的毒蛇,潜伏在暗处,舔舐伤口,等待着下一次出击的机会。
更值得注意的是亚历山大·罗什的反应。这位着名的学者和评论家,在“礼物”事件(虽然公众不知情,但圈内高层已有风声)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活跃于各种学术场合。他近期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题围绕着“艺术的伦理边界”和“技术理性对人文精神的僭越”,言辞间虽然不再直接点名林晚星或“星火之窗”,但其批判的矛头所指,不言而喻。他似乎正在试图抢占道德和理论的制高点,为“海蛇”网络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动(很可能是针对林晚星艺术理念本身的、更隐蔽的攻击)营造舆论氛围。
“他在构建防御工事,也是在准备新的进攻阵地。”江辰在分析罗什近期动向时指出,“他意识到直接的破坏和阴谋风险太高,转而试图在思想和话语权的层面与我们进行长期博弈。这更符合他的身份,也更难以对付。”
林晚星对此并不意外。她早已明白,与“海蛇”及其爪牙的斗争,将是全方位的、旷日持久的。它发生在数字空间,发生在金融领域,也发生在理念和精神的战场上。
外部局势的暂时缓和,为林晚星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让她能够更专注于内心的重建和艺术的探索。《安魂曲》系列在私人画廊的成功,给予了她不同于《引力场》时期的肯定。那是一种更深沉、更触及本质的共鸣。她不再需要外界的喧嚣来确认自己的价值,艺术创作重新回归为一种纯粹的、内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