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给出答案。”文景平静地说,“他只说,真正的融合,或许不在于工具的使用,而在于内核的相互理解与照亮。这需要跨越的,可能比光年更远。”
这话语像一颗种子,落入林晚星的心田。她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在追逐外部世界的光芒时,忽略了身边最近的那颗恒星?她与江辰,一个感性直觉,一个理性逻辑;一个拥抱混沌,一个构建秩序;一个向外拓展,一个向内深耕。这种差异,曾是彼此吸引的磁极,如今,是否会成为渐行渐远的推力?
她尝试过沟通。在一个难得的、两人都没有被紧急事务缠身的夜晚,她向江辰描述她读到的关于“共鸣频率”的理论,试图用他能够理解的科学语言,来解释她对于两人关系现状的隐忧。
江辰听得很认真,甚至调出了一些关于波动力学的资料作为参考。但最后,他给出的回应是:“根据现有数据模型,人际关系中的‘频率’同步是一个复杂系统,变量过多,无法进行精确预测和调控。我们能做的,是确保核心参数——信任、尊重、共同目标——的稳定。”
他的回答无懈可击,符合逻辑,却让林晚星感到一种无力。她需要的,或许不是数据分析,而是一个拥抱,一句“我明白”,或者仅仅是共同感受这份不确定性的意愿。
就在这种无声的张力中,林晚星接到了来自巴黎一家顶尖当代艺术馆的个展邀请。这是她个人艺术生涯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她的创作,而不仅仅是她策展的平台,获得了世界级机构的认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邀请函是通过“未名”渠道转来的,附带着艺术总监亲笔签名的热情洋溢的信件。他们为林晚星准备了最大的展厅,希望她能呈现一个大型的、总结性的个展,特别是《深空低语》和《星云纪》系列。
巨大的喜悦过后,是一种更深的茫然。她第一个想分享的人,自然是江辰。但当她拿着邀请函找到他时,他正在为“潘多拉”核心服务器一次意外的宕机事故进行紧急复盘。
她等了他整整一夜。直到天光微亮,江辰才带着一身疲惫和解决故障后的松弛回到工作室。他看到坐在沙发上等待的林晚星,愣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