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淬火

周经理的倒戈如同一道微光,刺破了笼罩在顾言之帝国之上的厚重帷幕。林晚星和江辰都清楚,这并非胜利的号角,而是决战前的短暂照明,让他们更清晰地看到了对手的阵线与弱点。

江辰的数据中心里,屏幕墙上原本代表顾言之势力的红色区域,开始出现细微的、闪烁的黄色斑点——那是资金压力、内部不满和潜在裂隙的可视化表征。

“根据周经理提供的信息链,结合公开财务数据交叉验证,顾言之旗下三家主要控股公司的短期负债率已超过警戒线。”江辰指着屏幕,对连线中的林晚星分析,他的声音如同精密仪器读数般稳定,“他抵押古董艺术品的举动,并非孤例。过去三个月,他至少有五次类似的短期融资操作,资金用途不明,但时间点均与针对我们的行动节点高度重合。”

林晚星看着那些冰冷的数据流和关联图,仿佛能看到顾言之在华丽舞台后方,如何焦头烂额地拆东墙补西墙。他构筑的帝国,外表依旧金碧辉煌,内里却已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所以,他的疯狂,某种程度上是……虚弱?”林晚星若有所思。

“可以这样理解。”江辰点头,“他的行为模式符合‘路径依赖’和‘沉没成本效应’。在前期投入巨大的情况下,他无法承受失败,只能不断加大赌注,试图一举翻盘。这使他更具攻击性,但也更脆弱。”

“那么,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在他最引以为傲的领域,给予致命一击。”江辰的目光锐利如刀,“市美术馆新馆项目。他试图在这里用‘人文’绑架‘技术’,我们就用绝对的技术优势和更具前瞻性的艺术理念,正面击溃他。”

第二部分

星宸科技对市美术馆项目的反击,悄然升级。江辰不再仅仅提交一份方案,他启动了一个名为“潘多拉”的紧急项目组,抽调了公司最顶尖的算法工程师、人机交互专家和材料科学家。他们的目标,不是做一个“数字化改造”方案,而是打造一个 “活着的美术馆” 。

林晚星被邀请作为首席艺术顾问,深度参与其中。她的工作室变成了临时作战室,画稿与电路板并存,颜料气味混合着电子元件的味道。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展示画作,”江辰在项目启动会上阐述核心思想,“我们需要创造一个环境,能让观众‘感受’到艺术背后的情感逻辑,甚至与创作过程本身互动。晚星,‘混沌引擎’与《深空低语》的创作过程,就是最好的原型。”

林晚星瞬间领悟。她与“混沌引擎”的互动,那种在秩序与混沌边缘捕捉灵感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动态的艺术行为。如果能让观众也体验到这种过程呢?

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我们可以将我的‘系统·噪声·飞地’系列未完成稿,作为初始‘种子’,输入到一个更强大的、实时演化的‘超级混沌引擎’中。这个引擎将运行在美术馆的中央服务器上,实时接收环境数据——光照、温度、甚至观众的人流、心率、情绪波动(通过匿名生物传感器采集)——作为‘噪声’输入,持续不断地演化出新的视觉形态,投射在巨大的沉浸式穹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