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飞地的微光

“我们不做公开宣传,不邀请主流媒体,不进行商业销售。我们的观众,仅限于真正对艺术本身抱有严肃兴趣的、小范围的同行、评论者和深度爱好者。”文景的语气平和而坚定,“我们提供场地、基础支持和一个绝对自由的展示环境。艺术家保留作品的完全自主权,包括展示方式、阐释权以及未来的任何处置权。”

他指向那张手绘示意图:“这个空间,是为《深空低语》准备的,如果您愿意。没有主题限制,没有形式要求,没有销售压力。它只是一个……容器,等待被您的作品赋予意义。”

林晚星听着文景的叙述,看着他提供的那些与主流圈子格格不入的活动记录,心中的戒备一点点松动。这种运作模式,与她被顾言之打造的“成功”路径截然相反,几乎是与整个市场逻辑背道而驰。也正因如此,它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和……安全。

“W是谁?”她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文景沉默了一下,似乎在斟酌。“W是创始人,也是一位曾经……或者说,始终在路上的探索者。他选择保持匿名,并非出于怯懦,而是希望‘未名’能成为一个纯粹基于艺术本身发声的平台,而非某个个人影响力的延伸。”他顿了顿,补充道,“那张照片,是他很多年前的一幅旧作。他说,您或许能看懂。”

林晚星再次看向那张黑白照片,那狂放挣扎的笔触背后,是一种近乎决绝的、对内心真实的忠诚。她似乎能感受到那个匿名者W,在某个不为人知的时空里,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孤独与坚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什么是我?”她抬起眼,直视文景,“在我声名狼藉的时候?”

文景推了推眼镜,露出一丝极淡的、近乎苦涩的笑意:“恰恰因为您选择了在声名狼藉时,依然向内探索,走向《深空低语》。这比在聚光灯下的任何成功,都更能说明一个艺术家的本质。‘未名’寻找的,从来不是市场上的‘成功者’,而是精神上的‘同行者’。”

他的话,像一把钥匙,终于打开了林晚星心中最后一道锁。她需要的,不是另一个“策展人”,不是另一个“平台”,而是一个能够理解并尊重她创作内核的“栖息地”。

“我需要考虑一下。”她没有立刻答应,尽管内心已然倾斜。

“当然。”文景表示理解,将一张只有邮箱地址的纯白色名片放在桌上,“这是唯一的联系方式。无论您的决定如何,都不会有任何影响。‘未名’的门,只为真正需要它的人敞开。”

他喝完最后一口早已冷掉的咖啡,起身,微微颔首,便转身离开了咖啡馆,如同他来时一样安静、干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