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铁腕筹谋解财困 西厂初立震朝野

方从哲额角的冷汗还没擦干,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清丈细则上晕开墨痕。

他手指攥紧案上的纸页,指节泛白。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陛下,新政的关键不在田亩清丈,而在逋赋追缴。”

“士绅欠的税,才是户部最大的窟窿。”

朱由校抬眼,指尖轻轻敲击太师椅扶手,节奏沉稳得像倒计时。

“你想说什么?别绕圈子。”

“臣是江南士绅出身,清楚本阶层的底细。”

方从哲深吸一口气,语气陡然变得尖锐,像撕开了虚伪的面具。

“江南士绅占全国田亩三成,却只缴一成税,欠缴十年以上的逋赋,折算成粮银,能抵三年辽饷!”

“这些人表面捐钱捐粮,背地里全在偷逃赋税!”

他顿了顿,将一份泛黄的账册递上前,账册边角还沾着崇文寺的朱砂印。

“这是崇文寺查的江南逋赋清单,苏州张氏欠粮五万石,松江李氏欠银十万两,还有徐阶后人,欠缴的税能盖三座学宫!”

“这些人才是帝国财政的蛀虫!”

朱由校翻看账册,指尖划过 “十万两” 的数字,眼神越来越冷,像结了冰。

“你的意思是,不先试点北方,直接拿江南士绅开刀?”

“是,但需先整吏治。”

方从哲躬身,额头快贴到地面。

“臣建议借鉴张居正考成法,将追缴逋赋与官员升迁挂钩。”

“完成额度者升三级,完不成者降五级,连续两年完不成,直接革职!”

“这样才能逼地方官动真格,不敢包庇士绅。”

“考成法?”

朱由校挑眉,嘴角勾起一抹嘲讽。

“张居正当年靠这个得罪了满朝士绅,死后被抄家,你不怕重蹈覆辙?”

“臣怕的是吏治腐败,官员借追缴之名欺压庶民。”

方从哲语气坚定,声音里带着决绝。

“需派专员监督,凡敢鱼肉百姓、中饱私囊者,立斩不赦!”

“人头挂在城门上示众,让所有人都看看陛下的决心!”

朱由校沉默片刻,突然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划过江南的区域,指甲戳破了纸。

“考成法太慢,文官体系盘根错节,等他们互相推诿完,京城早就断粮了。”

“朕要的是快刀斩乱麻。”

方从哲愣住了,手心瞬间冒出冷汗。

“陛下的意思是…… 绕开文官?”

“朕要设一个新机构,绕开文官体系。”

朱由校转身,眼神里满是决绝,像淬了火的刀。

“机构叫‘西厂’,由文官、宦官、武将三方共管,互相制衡,谁也别想独大。”

他掰着手指,条理清晰地说道。

“文官选清正廉洁者掌账册,核对欠税数额。”

“宦官派魏忠贤的人掌监察,盯着文官和武将。”

“武将调宣府、大同精锐边军,负责武力追缴。”

“谁敢抗税,谁就用刀说话,不用跟他们讲道理!”

方从哲瞳孔骤然收缩,身体晃了晃。

“调边军入京?这会引发朝野震动的!”

“文官们肯定会联名反对,说陛下‘以武乱政’!”

“震动才好。”

朱由校冷笑,声音里带着帝王的威严。

“朕要让所有人知道,朕追缴逋赋,只打大户,不扰庶民!”

“边军是为护民,不是为扰民!”

“谁敢阻拦,就是在帮士绅偷逃赋税,就是大明的罪人!”

他补充道,手指在舆图上圈出 “西厂” 的位置。

“西厂直接对朕负责,不受内阁、六部管辖。”

“你举荐文官代表,魏忠贤举荐宦官,武将由朕亲自任命,三方各管一摊,谁也别想徇私。”

方从哲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皇帝这是要彻底抛开文官体系,用铁腕撕开士绅阶层的防线,连缓冲的余地都不留。

他定了定神,躬身道。

“臣举荐前户部侍郎李邦华,他刚正不阿,曾弹劾过江南士绅贪墨,不畏惧权贵,适合掌账册。”

“准。”

朱由校点头,转头看向殿外,声音陡然拔高。

“魏忠贤!”

魏忠贤快步走进来,脸上堆着谄媚的笑,腰弯得像虾米。

“奴婢在!陛下有何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