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立刻遭到强烈反对,担心异族聚居,易生事端,且与民争利。
各方引经据典,吵得不可开交,却始终拿不出一个既能有效管理、又能最大化利用此战果的万全之策。
连女帝也微微蹙眉,感到颇为棘手。
就在这僵持不下之际,萧辰再次出列。
他没有参与争吵,而是呈上了一份由金灵儿精心策划、他稍作修改的《战俘安置与北疆善后疏》。
“陛下,诸位大人,”
萧辰声音清朗,压过嘈杂,“杀俘不祥,亦失仁德;纵虎归山,后患无穷;分散安置,恐生内乱。臣有一策,或可兼顾各方。”
他展开奏疏,条分缕析:
“其一,对于普通战俘,不必杀戮,亦不必分散。
可仿‘以工代赈’之法,将其集中安置于北疆边境,由兵部监管,参与修建新城、加固关隘、开辟官道、兴修水利等基建工程。
给予基本口粮,表现优异者,数年后可酌情恢复自由,赐予边地荒田耕种,使其渐染王化,成为我朝边民。
此乃‘化剑为犁’,既可消耗其精力,避免生事,又能弥补北疆战后重建人力之不足,稳固边防!”
“其二,对于北狄贵族及其重要部众首领,则需区别对待。
可择其重要者,迁入京城或内地繁华州府,赐予宅院,名为‘荣养’,实为质子。
以其性命安危,牵制北狄残余势力,使其投鼠忌器,为我朝与北狄后续谈判,增添重要筹码!”
“其三,亦是关键,”萧辰目光扫过众臣,抛出了金灵儿商业布局的核心,“经此一役,北狄元气大伤,内部必生混乱,且对我朝货物需求更切。
臣建议,由朝廷主导,迅速恢复并规范边境‘榷场’贸易。
而我朝商会,如‘灵通汇’等,可凭借其渠道与信誉,主要负责具体经营。”
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茶叶、丝绸、瓷器、盐铁(限量)等北狄必需品,交换其战马、牛羊、皮草、药材等物资,并巧妙提出:“可在交易中,附赠一些记载我朝风土人情、文化礼仪的书籍图册,或邀请其贵族子弟入我朝学堂‘观摩学习’,潜移默化,行文化浸润之事。
久而久之,经济命脉相连,文化渐趋认同,则北狄再欲兴兵,其内部阻力必将大增!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无论是激进派还是怀柔派,都被这环环相扣、既务实又极具远见的策略所震撼!
这已超越了简单的战俘处置,而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军事胜利转化为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