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拿出了那本爷爷的战地日记。日记的封面已经泛黄,边缘甚至有些卷曲。他没有立刻翻看,只是用指腹,轻轻地摩挲着那早已泛黄、甚至有些卷边的纸页,感受着那份来自遥远时空的、沉甸甸的重量。
明天他将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配音棚里冰冷的设备,更是那段被冰雪尘封的、残酷而又伟大的历史。他必须再次成为陆远,用最真实的声音,去完成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李红星准时出发。保姆车平稳地行驶在前往京郊的路上。
“红星哥,我给您准备了润喉茶,还有一盒清嗓的含片。”助理小赵贴心地递过来一个保温杯和一盒药片,“配音棚里空气干,您悠着点。”
“谢谢小赵。”李红星接过,心里感叹着华姐团队的专业。
“华姐说了,这次配音是重中之重,您一定要把情绪找回来。她说,冯导这次是真拼了,据说已经连续熬了四个通宵了,就为了赶在国庆档前把初剪版弄出来。”
李红星点点头,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心里却在默默地给自己打气。他不能辜负冯导的信任,不能辜负那段历史,更不能辜负陆远这个角色。
星光后期公司,位于京郊一处环境幽静的产业园内。这家公司,几乎包揽了国内所有S级大片的后期制作,安保极其严格。李红星戴着口罩和帽子,在助理小赵的陪同下,通过了三道门禁,才来到了位于地下的专业配音棚。
小主,
配音棚外,控制室里,灯光昏暗。冯晓纲导演穿着一件皱巴巴的夹克衫,眼窝深陷,下巴上全是青色的胡茬,显然是熬了几个通宵。他正和配音导演、录音师围在调音台前,低声讨论着什么,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看到李红星进来,冯导抬起头,那双布满了血丝的眼睛里,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意:“来了?我还以为我们金鸡影帝拿了奖,架子大了,请不动了呢。”
“冯导,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李红星连忙走过去,恭敬地打招呼,“您这身体……得注意休息啊。”
“休息?”冯导嗤笑一声,指了指墙上那个巨大的倒计时牌,“看到没?距离国庆档上映,只剩下不到四个月了!我现在恨不得一天掰成48个小时用!哪有时间休息!”
他拍了拍李红星的肩膀,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小子,我知道你刚从长白山回来,又拿了奖,需要时间调整。但是,后期配音,比现场收音更重要!
你当时在现场的情绪是对的,但很多细节,比如呼吸、气口,甚至是一些微弱的、下意识的呻吟,都需要在棚里,重新找回来,甚至放大!”
“我明白,冯导。”李红星点点头,他知道后期配音的难度。
现场表演时,有环境、有对手、有真实的刺激,情绪很容易到位。但在配音棚里,面对着冰冷的屏幕和话筒,要重新找回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并且用声音精准地表达出来,是对演员更深层次的考验。
“今天,主要录两场戏。”配音导演递过来一份标注得密密麻麻的台本,“一场是雪地家书,一场是最后的牺牲。这两场戏,你的情绪跨度很大,而且有很多内心独白和濒死状态下的呓语,难度很高。”
李红星接过台本,没有立刻去看,而是看向冯导:“冯导,我想先看看那两段的素材,最好是没有配乐的。”
冯导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李红星的意思。他点了点头:“给他放。”
巨大的银幕亮起,播放的,正是陆远独自一人,在深夜的战壕里,借着微弱的马灯光芒,写家书的那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