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流民归心

洛川县衙侧厅,一幅巨大的三县舆图挂在墙上。

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村落、屯田点、水源和道路。

此刻,张诚正拿着一支细笔,在舆图边缘几个原本空白的位置,添上新的标记。

“使君,您看。”

张诚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振奋。

“这是本月新设的四个流民安置点,两个在洛川西北靠近山区。”

“一个在安平东南洼地,还有一个在临河旧驿道旁。”

“都是依着水源,就近开垦荒地。”

陈稳站在舆图前,目光扫过那些新添的墨点。

这些标记,代表着源源不断涌入的人口,也代表着沉甸甸的责任。

“目前登记在册的新入户数,已逾八百户,丁口超过三千。”

王茹捧着一摞刚整理好的文书走了进来,接口道。

“这还只是初步统计,每日都还有新的流民拖家带口而来。”

形势的发展,甚至比陈稳预想的还要快。

三县夏粮丰收、“路无饿殍”的消息。

如同长了翅膀,顺着商道、顺着流民彼此间的口耳相传。

迅速向周边饱受战乱、苛政和饥荒折磨的州府扩散开来。

对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人们而言,一个能吃饱饭、能活命的地方,便是人间乐土。

起初还是三三两两的试探,待到确认此地官府当真收纳流民。

分给口粮、种子,划拨荒地。

甚至提供简陋农具后,涌来的人潮便开始汹涌起来。

陈稳走到窗边,望向衙署外那条如今已显得有些拥挤的街道。

可以看到不少衣衫褴褛、面带风霜之色。

但眼神中却重新燃起希望火苗的新面孔。

他们或是在吏员的指引下前往临时营地,或是在街边小摊用官府发放的、以工代赈的筹子换取食物,秩序大体井然。

与陈稳记忆中焦土镇初立时那种混乱绝望的景象,已是天壤之别。

“走,去城外安置点看看。”

陈稳转身,对张诚和王茹说道。

一行人轻车简从。

出了洛川城,往西北方向行了约七八里地,便看到一片新开辟的营地。

营地依着一条小溪而建,一排排简陋但还算牢固的窝棚整齐排列。

外围用削尖的木栅栏简单围了一圈,有靖安军的兵士在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