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斌双手合十,憨厚地念了句佛号。岑什兰则只是微微点头,清冷的目光在唐棠身上停留片刻,又看向那幅画,眼中也闪过一丝异色,她能感觉到那画中蕴含着一种奇特的生命力。
“我们路过此地,被你的画吸引。”陈默坦诚道,他心中那股莫名的牵引感愈发清晰,“感觉你的画,很不一般。”
唐棠微微一笑,没有否认,也没有深入解释,只是俏皮地眨了眨眼:“可能因为我从小就比较喜欢发呆,看什么东西都觉得它们有自己的情绪和故事吧。”
这时,一阵喧闹声从不远处传来,打断了几人的交谈。只见几个穿着像是文旅局工作人员和施工队模样的人,正围在一座古老的石牌坊前,指指点点,似乎在进行测量和讨论。牌坊旁边还停着一辆小型挖掘机。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看打扮像是本地学者或退休教师,正激动地拦在那些人面前:“不能拆!这‘翰林坊’是明代遗物,是我们乌镇的历史见证!你们不能为了拓宽这么一点路面就把它拆了!”
一个负责人模样的中年男人不耐烦地道:“老先生,您别激动!这牌坊年久失修,本身就有安全隐患!而且规划已经定了,这里要打造成更宽敞的休闲广场,吸引更多游客!这是为了全镇的发展大局考虑!”
“大局?拆了老祖宗的东西就是大局?”老先生气得脸色发红,“你们这是破坏文脉!是犯罪!”
唐棠见状,眉头微蹙,对陈默几人低声道:“抱歉,我过去看看。”她快步走到那群人中间,先扶住激动的老先生,温声道:“王爷爷,您别急,慢慢说。”然后她转向那位负责人,“李主任,这翰林坊不仅仅是石头,它承载着几代乌镇人的记忆和情感,更是这片水乡风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不能再向上级申请一下,看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案?比如原地保护,或者微调规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的声音依旧温柔,但语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李主任显然认识唐棠,语气缓和了些,但依旧为难:“唐棠小姐,我们知道你是知名的青年画家,为咱们镇宣传做了贡献。但这事儿……规划真的很难改啊。”
陈默静静地看着这一幕,他的灵觉却感知到,在那座古老的“翰林坊”上,缭绕着一股微弱却极其纯净、坚韧的文华之气。这股气息,与唐棠身上的“画魂”灵韵隐隐共鸣。若牌坊被毁,这股文气必将消散,对这片区域的“意境”将是一种不可逆的损伤。
他走上前,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将手掌轻轻按在冰凉的石牌坊柱子上。
地脉之力无声无息地渗透进去。
一瞬间,他“看”到了这座牌坊数百年来的风雨历程,看到了无数文人墨客在此驻足,看到了它所承载的荣耀与沧桑。那股文华之气感受到他温和而磅礴的地脉清光,如同迷路的孩子找到了亲人,欢欣地缠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