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许斌的加入,西行之路多了几分刚猛之气。他性格质朴,心思单纯,与岑什兰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三人同行倒也互补。他们沿着古丝绸之路的痕迹,一路清理了些许因时代变迁、地气流转而滋生的小妖小祟,许斌的伏魔棍法与岑什兰的诡谲蛊术在实战中不断磨合,与陈默的地脉之力配合得越发默契。
这一日,三人行至河西走廊东端,眼前景色逐渐从苍茫戈壁过渡为点缀着绿洲的平原。陈默却在此地停下了脚步,他的灵觉被一股截然不同的气息所吸引——那并非西北的粗犷刚烈,而是一股来自东南方向的、温柔却坚韧的灵韵,如同水墨画中走出的烟雨,带着书香与墨香,轻轻拨动了他的心弦。
“我们改道,去江南。”陈默望着东南方向,语气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期待。
岑什兰与许斌并无异议。于是,三人搭乘现代交通工具,辗转数日,从干燥的西北来到了湿润秀美的江南水乡。
乌镇,午后。
细雨初歇,青石板路湿漉漉地反射着天光。小桥流水,白墙黛瓦,一切都仿佛笼罩在一层朦胧的诗意里。陈默循着那股独特的灵韵,走过一座座石桥,最终在一座名为“逢源”的双桥旁停下了脚步。
桥畔,垂柳依依,一个身穿素雅连衣裙的女子正坐在画架前写生。她身形纤细,气质空灵,仿佛与这水乡景致融为一体。她并未使用浓烈的油彩,而是用的水墨,画笔在宣纸上轻轻勾勒,笔触灵动传神。
然而,陈默看到的,远不止是画技。在他的灵觉视野中,那女子作画之时,周身弥漫着一股纯净而独特的能量,她笔下的水墨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不仅仅是形似,更是在捕捉、凝聚、乃至升华这片水乡的“意境”与“魂韵”。她不是在画画,而是在与这片天地对话,用画笔诠释着她感受到的美与灵性。
这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力量体系,不依赖地脉,不驱使蛊虫,不锤炼肉身,而是直指“意境”与“精神”,可称之为 “画魂” 之道。
仿佛感应到陈默专注的目光,那女子停下了笔,缓缓转过头来。
四目相对的瞬间,陈默感觉自己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她的眼睛清澈如水,却又像蕴藏着整个江南的烟雨,温柔、宁静,带着一丝好奇与探寻。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放缓了流速。
女子看到陈默,以及他身后气质迥异的岑什兰和许斌,微微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抹浅笑,如同雨后初绽的莲花,清雅动人。她放下画笔,站起身,落落大方地打招呼:“你们好,是来乌镇游玩的客人吗?”她的声音软糯悦耳,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韵味。
“你好。”陈默走上前,目光掠过画板上那幅即将完成的水墨画。画中是眼前的双桥与流水,但细看之下,那水波仿佛在流动,那垂柳似乎在随风轻摆,整幅画充满了灵动之气。“画得真好,仿佛把这里的‘魂’都画进去了。”
女子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能看出她画中神韵的人可不多。“谢谢,我叫唐棠,朋友们都叫我糖糖。只是随便画画,记录一下这里的美。”她注意到陈默的目光非同一般,而且他们三人的组合也颇为奇特,一个沉静如山,一个冷冽如冰,一个刚猛如火。
“陈默。”他自我介绍,又指了指身后,“岑什兰,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