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闭上眼,超感能力全力运转。他不再去“听”具体的声音,而是去“感受”整个团队,乃至公司每一个角落弥漫的“情绪场”。他感知到李壮方向传来的、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焦虑与躁动,如同地壳下奔涌的岩浆;他感知到张涛方向传来的、因资源匮乏而引发的窒息感与紧迫感,如同在深海中艰难前行的潜艇;他也感知到苏小蕊和其他成员那里传来的、混合着忠诚、担忧与迷茫的复杂情绪波动,如同风中摇曳的烛火。
在这种宏大的、混乱的感知中,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开迷雾。他不能牺牲任何一方,他必须找到一个办法,让左右手协同作战,而不是相互争夺。
他猛地睁开眼,目光锐利如刀。他迅速召集了核心团队。
“情况我已经清楚。”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选择谁’的问题,而是‘如何活下去并走向未来’的问题。”
他首先看向李壮:“李壮,现有产品线是我们的生命线,不能断。我会亲自协调,优先释放一批关键资源,确保下个版本的核心功能开发与测试。但同时,你需要抽调一小部分精锐,成立一个‘技术下沉小组’。”
然后,他转向张涛,目光深邃:“张涛,‘深潜者’项目不能停,但必须改变策略。从今天起,暂停所有大规模、长周期的硬件定制和模型构建。你的团队,专注于攻克那个最核心的‘记忆标记索引’算法,我要你在两个月内,拿出一个极度精简的、但能证明‘活记忆’动态模拟可行性的软件原型。”
最后,他看向所有人,抛出了他思考已久的关键决策:“而这个‘技术下沉小组’的任务,就是尝试将‘深潜者’项目目前已经取得的一些边缘技术成果,比如更高效的信号滤波算法、初步的模式识别模块,反向应用到李壮负责的现有产品迭代中。我们要用‘深潜者’的前沿技术,为现有产品‘赋能’,哪怕只是提升百分之十的‘记忆快照’清晰度或检索速度,就能成为我们应对‘心智穹顶’的独特卖点,为市场注入强心剂,也为‘深潜者’争取更宝贵的研发时间!”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构想——让探索未来的项目,反哺支撑当下的产品。它要求张涛的团队具备极强的工程转化思维,也要求李壮的团队拥有快速学习吸收前沿技术的能力。
李壮愣住了,随即眼中爆发出光芒。如果真能实现,这无疑是解决当前困境的一步妙棋。张涛也抬起了头,脸上重新焕发出神采,这给了他一个明确而迫切的目标,让他从“资源黑洞”的负罪感中暂时解脱出来。
“另外,”王哲看向苏小蕊,“回绝‘穹顶资本’的条件。但同时,启动我们的B计划——接触那些对前沿科技有长期耐心、且不过多干涉研发的‘深度科技投资基金’。并且,开始准备我们自己的‘家底’。”他深吸一口气,“把我们之前积累的、关于记忆数据压缩与加密的那几项未公开的底层专利,进行价值评估。必要时,我们可以考虑进行专利质押,或者寻找特定的战略合作伙伴进行授权,换取发展所需的资金。”
他没有选择容易的那条路,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艰难、却更能保持团队独立性与初心的道路。他将压力巧妙地转化为了连接“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也为自己套上了更沉重的战略枷锁。
会议结束,团队带着新的指令和复杂的希望散去。王哲独自留在实验室,窗外已是华灯初上。资金的阴影并未散去,它只是从一场即将降临的暴雨,转变为一片持续笼罩的低压云层。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他不仅要点燃团队的智慧之火,还要在资源的寒冬里,为这团火焰找到持续燃烧的薪柴。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张涛能否在极限压力下,创造出那个至关重要的技术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