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内科之学

第二项是系统问诊练习。

李老师给出了几个常见的主诉场景,让“医生”们进行模拟问诊。

“场景一:一位中年男性,主诉‘反复上腹痛一周’。”李老师宣布。

詹晓阳的“病人”是邻桌的王大华。詹晓阳拿出笔记本,神情认真地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同志’,您好。请问您哪里不舒服?”

王大华愣了一下,努力进入角色,捂着肚子,皱着眉:“医生,我……我肚子疼,上面这块儿。”他指了指上腹部。

“疼了多久了?”

“大概……一个礼拜了。”

“是持续疼,还是一阵一阵的?”

“一阵一阵的,有时候厉害点,有时候好点。”

“什么样的疼?像针扎?火烧?还是胀痛?”

“嗯……有点像烧灼感,火辣辣的。”

“跟吃饭有关系吗?饭前疼还是饭后疼?”

“哎!你这么一说,好像是饿了的时候更明显,吃点东西能好点。”

“除了疼,有没有其他不舒服?比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

“有有有!老打嗝,有时嘴里泛酸水。”

“大便正常吗?颜色有没有发黑?”

“……这倒没注意。”

……

詹晓阳的问诊条理清晰,围绕主诉逐步深入,涵盖了疼痛的性质、节律、诱因、缓解因素、伴随症状等关键要素,俨然一副小医生的模样。

王大华也被带入了情境,回答得有模有样。李老师在一旁听着,露出赞许的目光。

而其他组就没这么顺利了。有的“医生”问了几句就卡壳,不知该问什么;有的问题跳跃性太大,让“病人”无所适从;还有的“病人”故意捣乱,说自己“肚子疼是因为吃了隔壁二狗子送的过期月饼”,引得哄堂大笑。课堂气氛活跃而热烈。

第三项是心肺和腹部体格检查。

这是重头戏,也是笑料最多的环节。

李老师先进行了示范。他请一位同学做模特,详细演示了如何暴露检查部位、如何温暖双手、如何规范地进行视、触、叩、听。

“肺部听诊: 听诊器体件要紧贴皮肤,顺序从上到下,左右对比。正常呼吸音是‘夫’音。要注意听有没有异常的干湿性啰音。”

“心脏听诊: 五个听诊区:二尖瓣区(心尖)、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要熟悉各个瓣膜听诊区的位置,辨别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腹部触诊: 手要温暖,动作轻柔,由浅入深。先健康部位,后病变部位。注意有无压痛、反跳痛、包块。”

演示完毕,同学们开始分组练习。实验室里顿时热闹非凡。

听诊器成了最受欢迎也最让人困惑的工具。许多同学是第一次真正使用听诊器。

“喂!你听到什么了?我怎么只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是不是你肚子在叫?”一个男生把听诊器按在搭档胸口,一脸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