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缅怀与前行”为主题,结合你亲身经历或印象深刻的一次缅怀先烈活动,联系自身作为医学生的身份,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文章。文章需阐述新时代青年应如何从先烈精神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并表达你对未来的期许与担当。
这题目,这要求——分明就是为他詹晓阳量身定做的!主题、素材、视角,几乎与他上周刚刚写完、并且得到高度评价的那篇《以我之青春,续写您之华章》完全吻合!
他瞬间明白了蔡老师当初那句“提前做好准备”的深意,也明白了广播站出题老师的意图——就是要考察学生能否将思想教育活动的感悟,与自身专业和未来规划紧密结合。
“真是妥妥的送分题啊……”詹晓阳心里暗道,不由得对蔡老师的先知先觉充满感激。
他不再犹豫,决定先从最有把握的作文开始写起,确保重头戏万无一失。
他再次深呼吸,闭上眼睛,将上周撰写那篇文章时的情感、思路和精彩段落快速在脑海中过了一遍。
然后,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先写下了标题——《白衣执甲,薪火相传——从烈士纪念碑到医学殿堂的思考》。这个标题,比之前的更直接地点明了“医学生”的身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着,他略作思考,对原文的开头进行了微调,更加突出“我”的参与感和作为医学生的特定视角:“清明细雨,洗涤着潮城的大地,也涤荡着我们年轻的心灵。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当我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那份崇敬之中,更添了一份对生命价值与担当的沉重思考……”
确定好开头,詹晓阳便不再停顿,文思如泉涌,结合上次文章的骨架,融入了更多对医学使命、生命守护、健康所系等内容的思考,笔尖在试卷上流畅地滑动。他写得并不快,力求每一个字都工整清晰,每一段论述都逻辑严密,情感真挚。
空旷的教室里异常安静,只听得见一片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如同春蚕食叶。
监考的老师在过道间轻轻踱步,偶尔在某个奋笔疾书的同学身边驻足片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时钟指向六点零几分,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将近二十分钟的时候,詹晓阳已经完成了作文的最后一个字。
他放下笔,轻轻舒了一口气,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了一遍试卷,确认没有遗漏和错误,特别是个人信息填写无误。
看着写得密密麻麻、卷面整洁的答卷,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于是,在众多还在埋头苦思或紧张书写的同学略显惊讶的目光中,詹晓阳从容地站起身,拿着试卷走向讲台。
他是第一个交卷的。
讲台上,蔡老师正好也在,她作为学生科的老师之一,协助参与监考。
看到詹晓阳走过来,她投来询问的目光。
詹晓阳朝她自信地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将试卷双手递给那位严肃的男老师。
男老师接过试卷,粗略地翻看了一下,特别是看到那篇写得满满当当、字迹工整的作文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对詹晓阳点了点头。
詹晓阳又转向蔡老师,恭敬地抱拳,无声地行了个礼,用口型说了句“谢谢蔡老师”。
蔡老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也对他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鼓励和肯定。
詹晓阳不再停留,转身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了电教室。
室外,傍晚的空气清新宜人,夕阳的余晖给校园镀上了一层金色。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浑身轻松。
刚走出教学楼没多远,就看到前面玉兰树下,站着几个熟悉的身影——班长游金彦、田楚联,还有刘小惠、林珊珊,以及咋咋呼呼的汪胖子和林雅雯。
他们正聚在一起聊天,显然是在等他。
看到詹晓阳第一个走出来,大家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惊愕,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