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校园广播站的应试

周一中午,学校得校园广播照常响起。

在播报完几则学校通知和简讯后,播音员的声音顿了顿,语气变得正式而清晰:

“下面播送一则重要通告。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广播站队伍建设,我校广播站现面向全体同学,招募新一届播音员和编辑若干名。请有意报考的同学,到本班班长处报名。各班级请将报考名单于本周二下午六点前,统一报送至校广播站。考试时间定于本周四下午五点整,请报考同学准时参加。具体考场安排如下:报考播音员的同学,请到实验楼三楼语音室参加面试;报考编辑的同学,请到教学楼一楼东侧电教室参加笔试。特此通知。”

广播声在校园里回荡,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角落。

正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吃午饭、闲聊的詹晓阳,听到这则通告,夹菜的筷子微微停顿了一下,广播站的报名与考试来了。

虽然蔡老师早前就跟他打过招呼,建议他报考编辑,但真到了要考试的时候,他心里还是没底。

“编辑”到底要考什么?是考文笔,还是考新闻敏感度,或者是其他什么专业知识?他一点头绪都没有。

想了想,他决定不去多想,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候见机行事就好,心态放平,轻装上阵。

下课后,班长游进彦拿着报名表来到詹晓阳座位前:“晓阳,广播站招新,你报哪个?编辑吧?蔡老师之前提过。”

“嗯,报编辑。”詹晓阳接过笔,在报名表上工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报考岗位。

班长看了看,说:“咱们班就你和许汉文报名,他报的是播音员。”

“哦,好。”詹晓阳对许汉文有点印象,是班上的团支书,普通话说得不错,性格也挺开朗。

接下来的两天,詹晓阳依旧忙碌于学业和学店的事情,并没有为考试做特别的准备。

他想着,编辑岗位,核心还是看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临时抱佛脚意义不大,不如保持平常心。

时间很快到了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詹晓阳收拾好书包,和刘小惠打了个招呼。

“惠儿,我去电教室考试了。”

“嗯!老伙,加油!别紧张,正常发挥就行!考完我们等你一起吃晚饭。”刘小惠握了握他的手,眼神里满是信任。

“好,放心吧。”詹晓阳笑了笑,背上书包,独自向教学楼一楼的电教室走去。

电教室是学校最大的阶梯教室之一,平时多用于开大会或上大课。

此刻,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看上去有五十多号,都是从各个班级报考编辑岗位的学生。

由于教室空间巨大,即使坐了这么多人,依然显得有些空旷,无形中增添了几分考试的严肃感。

詹晓阳找了个靠墙中间的位置坐下,安静地等待。

五点整,一位戴着眼镜、表情严肃的男老师(后来知道是广播站的指导老师)和几位学生干部模样的师兄师姐抱着试卷走了进来。教室立刻安静下来。

“同学们,安静!现在开始发放编辑岗位笔试试卷。考试时间一个半小时,请大家自觉遵守考场纪律,独立完成。”指导老师声音洪亮地宣布。

试卷分发下来,是几张装订好的A4纸。詹晓阳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开始审题。

试卷前面部分是一些基础题,包括词语辨析、成语填空、病句修改、简短新闻稿改写等,考查的是基本的语言文字功底。

这些题目对于语文基础扎实的詹晓阳来说,并不算难,他略微思考,便流畅地作答。

翻到最后一页,是占分最重的大作文题。当詹晓阳看清作文要求时,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瞬间落了地,甚至涌起一丝“果然如此”的庆幸。

作文题目要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