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正式的外交尝试,就碰了个软钉子。对方既不想得罪他们,也不敢贸然答应什么。
刘邦没有气馁,他发挥了自己善于交际的特长,拿出一些食盐、茶叶作为礼物,与部落首领喝酒,称兄道弟,套取了不少关于西域局势、部落分布、物产资源的情报。
“不急,不急。”刘邦对有些沮丧的程淼和王离说。
“咱们这趟,能走到这儿,摸清楚情况,就是大功一件!先把关系搞好,把大秦的名头打出去!等咱们回去,禀明陛下,下次再来,底气就更足了!”
他心中盘算着:【这地方部落林立,互相不服,正好可以利用。月氏、匈奴……看来这西域的水,深得很呐!】
他们没有在这个部落过多停留,补充了饮水和食物后,继续向西,朝着传闻中更强大的月氏王庭方向前进。
前路依旧未知,充满了艰难险阻,但刘邦的眼神却越发坚定。
这趟差事虽然苦,也险,却也让他看到了广阔天地和机遇。
刘邦回头望了望东方,心中默念:“顾先生,但愿你我在咸阳再会时,我刘季,能给你,给陛下,带回去一份厚礼!”
田制与赋役的激烈辩论刚刚尘埃落定,一份盖有皇帝玉玺、措辞明确的诏书,便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由信使携带着,奔赴大秦疆域的各个角落,甚至传向了那些虽被征服却仍保留着自身文化印记的六国故地。
诏书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皇帝陛下欲建“大秦皇家学院”,汇天下智慧,聚百家之学,分科授业,为国储才。今特召诸子百家饱学之士、名流显学,即刻启程,入咸阳觐见,共商学术,同襄盛举!
没有商量,没有征求,直接了当。
这道诏书,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在大秦掀起了滔天巨浪。
诸子百家,无论显学隐学,无论身处繁华市井还是深山老林,都因这份来自帝国权力中枢的召唤而震动、而彷徨、而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