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坐而论道

朱文正与山长、学子们从早辩到晚,从治国之道谈到民生疾苦,从历史教训说到当下困境。

朱文正站在高台上,声音响彻全场,"元朝末年,赋税不均,民不聊生,才有了我大明开国!今日若不整顿,难道要重蹈覆辙?"

祭酒摇头叹息:"辅政王,以暴制暴,只会让仇恨循环..."

"不!"朱文正突然打断他,"以暴制暴或许残忍,但在乱世之中,却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等商税改革完成,等朝廷有了钱,我会修路、建学堂、兴水利。到那时,百姓安居乐业,谁还会跟着那些士绅闹事?"

这场辩论最终没有胜负,但百姓们却渐渐理解了朱文正的苦心。

而在朝堂上,胡惟庸等人的阴谋也在悄然进行。

他们通过篡改奏报,将江南描绘成一片民不聊生的惨状,御史台的弹劾奏章像雪花般飞向皇宫。

朱元璋躺在病榻上,看着这些奏章,眉头越皱越紧:"文正这孩子,是不是太急了些?"

马皇后坐在一旁,轻轻叹了口气:"重八,你我都知道,文正这么做也是为了江山社稷。只是这手段...确实狠了些。"

"狠?"朱元璋咳嗽了两声,"乱世用重典,咱当年打天下的时候,比这还狠!只是...这胡惟庸,最近跳得有点厉害啊..."

与此同时,朱文正也察觉到了朝堂上的暗流。

他连夜召集心腹谋士,在书房里商议对策。

"大人,胡惟庸在六部安插了不少亲信,"一名谋士忧心忡忡地说,"现在奏报都被他们把控,咱们说什么陛下都未必信。"

朱文正沉思片刻,突然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给他来个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

"没错。"朱文正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胡惟庸不是想让陛下觉得江南民不聊生吗?那我们就把江南治理得再好一点。修路、建桥、兴修水利,把这些政绩实实在在地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