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给张家下套

“夺、夺少!?”

张老汉烟杆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眼睛瞪得像铜铃。

每周五百斤?

这要是真能成,家里十几口人再也不用愁吃穿了。

“没错,五百斤。”

陈佑从手提包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合同,推到张老汉面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咱们签三年合同,价格就按市价,绝不让农民兄弟吃亏。”

以制衣厂的体量,消化这些酒水很简单,以后定为招待用酒就是了。

这时候的人,可都是很能喝的,尤其是和老毛子做生意,不喝酒都不行。

有了这个合同,自己就有机会和徐家姐妹亲近了,还能拿捏一下这张老汉。

等三年后就该公私合营了,签久了也没必要。

张老汉深深抽了口焊烟,突然皱眉道,“对不住啊陈先生,这生意可能做不成了。

我们酒坊没有那么大能力,每周最多只能做出二百斤。”

张家酒坊最多算是家庭小作坊,干活的全是自家人。

这种小酒坊,陈佑上辈子在老家也见过,一天能产出二三十斤酒就不错了。

酿酒成本也很好算。

100 斤粮食能出 80 斤酒。

现在高粱八分钱一斤,100 斤就是 8 块钱,四斤酒曲得2块钱。

徐家村周围树林多,燃料用的是不用花钱的木柴。

不过砍柴需要人工,每天怎么的也得一块钱。

这么算下来,80斤酒成本就要 11 块钱。

收入方面,昨儿徐慧珍去小酒馆送酒,200斤卖了 60 块,合三毛钱一斤。

按照这个价格,80斤酒能卖24块,利润就是13块,这还没把运费和人工算进去。

以张家的体量,估计要三天才能酿造出来。

这么一算,酒坊每月最多能有130块利润。

可生意不是天天有,而且这两年因为打仗,白酒价格涨了不少 。

往年这种散篓子,两毛钱一斤就能买到。

更关键的是,这130块钱利润要养徐家一大家子人。

张老汉、两个儿子儿媳,再加上几个孙辈,算下来十几口人。

分摊到每人头上,每月还不到十块钱。

所以徐家过得不算太富裕,勉强算是小康之家,能吃饱穿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