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鸟至时调阴阳 黄柏清热和气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四折·分者半验药效

燥火神暴怒,权杖重重击向陶瓮,顿时飞沙走石,火雨与燥风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地知翁轻笑,从葫芦中倒出“坎离膏”——此膏经九九八十一天炼制,以黄柏液为经,生地汁为纬,知母霜为络,最后以槐花蜜收膏,色如琥珀,味兼苦甘。膏体遇火雨竟化作青烟,青烟中浮现出无数细小的“水火既济”卦象,将火雨与燥风一一吸收。

王大郎服下一勺坎离膏,顿觉有两股气流在体内游走:一股清凉如黄河冰水,从胸腔直降丹田;一股温润似春日朝阳,从肾府漫向四肢。他的寒热往来如退潮般消退,咳出的黄痰逐渐转白,带血现象消失无踪。李明烛将坎离膏涂抹在舌尖溃疡处,凉意瞬间蔓延至咽喉,兼以淡盐水送服,当晚便觉心安神宁,四肢转暖,竟一夜无梦。

地知翁望着二人脉相,点头道:“王大郎脉由乍紧乍数转为和缓,此乃阴阳渐和;李明烛舌象由绛转淡,此乃火降水下。”他取出银针,在二人“涌泉穴”“心俞穴”行针,“涌泉属肾,引火归元;心俞属心,安神定志,配合坎离膏,如舟船双桨,共济阴阳。”

第五折·祭日祀月施妙剂

未时初刻,黄河渡口的祭坛上响起三十六声钟鼓,二十四名童男童女身着青白衣,手持黄柏枝与生地花,围绕祭坛起舞。祭坛中央摆放着三层“阴阳糕”:底层黑色(象征月水)以生地汁和糯米制成,中层黄色(象征中土)以知母粉和粟米制成,上层赤色(象征日火)以黄柏液和麦面制成,每层之间以蜂蜜粘连,形成“天地人”三才之象。

地知翁手持玉爵,斟满坎离膏酒,酒液在阳光下呈现半红半黑的双色:“春分祭日祀月,需以药糕应天时。晨服黄柏生地茶,取天清地浊之意;午贴知母膏于涌泉,合引火下行之理;暮食坎离粥,寓水火既济之妙。”他将酒洒向祭坛四角,忽然狂风大作,却见酒液在空中凝结成“平”“和”二字,随风散入百姓家中。

百姓们分食阴阳糕时,竟发现糕体内部天然形成“太极”纹路,赤色与黑色相互缠绕,中间点缀着黄色星点。“此乃‘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象。”柏娘解释道,“正如黄柏虽寒,得蜜制则不伤脾;生地虽润,得黄柏则不滋腻,此乃七情配伍的‘相畏相使’。”

第六折·阴阳相半话医理

申时三刻,地知翁与柏娘乘舟至黄河中央,见西岸浊流与东岸清水竟在船底交汇,形成巨大的漩涡,恰似人体丹田的“气海”。“春分者,阴阳相半,如人之中年,需调和而非对立。”地知翁以桨击水,漩涡中浮现出五脏投影,“心属火,肾属水,脾属土,今以黄柏泻心火,生地滋肾水,知母燥脾湿,实则借土气以通水火之路。”

柏娘望着两岸景色,西岸枯草萧瑟(属阴),东岸新芽萌发(属阳),却在船行处渐趋一致:“《黄帝内经》言‘阳化气,阴成形’,今用三药,非止治病,更在养气。如黄河之水,清浊相混,方能孕育万物。”

第七折·玄鸟北归话玄机

酉时初刻,夕阳将黄河染成紫金色,北归的玄鸟群掠过船顶,翅膀在阳光中呈现出赤黑相间的色彩,如流动的五行符号。地知翁指着西方天际的火星(荧惑)与金星(太白),此时两星与地球(镇星)形成直角,恰如中医的“三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