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胡濙的“福报”与壮儿的“雪人理论”

这“老成谋国”的匾额挂在家里,既是荣耀,也是紧箍咒啊!看来立储这事,陛下心里有数,但时机未到,自己这把老骨头,还是消停点好。

胡濙决定,回去就把那几份在家里润色了好几天、准备再次劝进立吴王为太子的奏章……塞进灶膛里烧了!

与此同时,坤宁宫却是一片温馨的景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见沥完成了今日份的“文华殿坐牢”任务,像只出笼的小鸟一样飞奔回来。

夏皇后正坐在窗边做着针线,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小衣服。

“父皇,母后!我回来啦!”朱见沥扑到母亲身边,小脸红扑扑的。

“壮儿回来了,今日在文华殿学了些什么?”夏皇后放下针线,温柔地摸摸儿子的头。

朱见沥皱着小眉头,努力回想:“嗯……学士讲了好多好多山,还有好高好高的雪山!说那里住着活佛,还有……还有好多个王!就是父皇昨天说的那些!”

朱祁镇饶有兴致地问:“哦?那壮儿听明白了吗?为什么那里会有那么多王?”

朱见沥歪着小脑袋,很认真地想了想,然后跑到门口,指着宫女刚堆好的一个小雪人:“父皇您看,这个雪人!”

朱祁镇和夏皇后都好奇地看过去。

朱见沥指着雪人那圆滚滚的身子:“这个,像父皇,是天下的皇上!”

他又指着雪人脑袋上插着的几根充当“头发”的彩色绒线,“这些,就像乌斯藏那些王!还有法王!教王!”

朱祁镇忍俊不禁:“哦?那壮儿觉得这样好吗?”

“不好!”朱见沥果断地摇头,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父皇您想啊,一个雪人,只能有一个脑袋!要是脑袋多了,那成什么了?怪物!”

他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把那几根彩线拔掉,只留下一根最粗的红色绒线,端端正正地插在雪人头顶,“喏!这样才对嘛,一个雪人,一个脑袋!天下只有一个父皇,所以乌斯藏也只能有一个……嗯……”

他卡壳了,不知道该用什么词。

“只能有一个代表朝廷说话的声音,对吗?”朱祁镇大笑着接话,一把将儿子抱起来,举得高高的,“壮儿说得好!雪人只能有一个脑袋!天下只能有一个声音!这就是‘大一统’!这就是‘明定乌斯藏’!朕的壮儿,真是天生的帝王料子!哈哈哈哈!”

夏皇后看着兴奋的父子俩,眼中满是温柔的笑意。

她轻轻抚摸着隆起的腹部,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冀。

帝国的西南棋局正在布下,国本的未来似乎也隐约可见曙光,而这坤宁宫内的温馨与童言稚语,则是这宏大叙事中最温暖动人的底色。

……………………

会同馆最大的那间议事厅,如今成了大明与乌斯藏“友好磋商”的主战场。

空气中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

谈判桌一边,坐着以礼部尚书胡濙为首,辅以兵部侍郎、户部主事、鸿胪寺卿等组成的“大明谈判天团”。

另一边,则是帕木竹巴阐化王扎巴迥乃、藏巴汗辛夏巴·才旦多吉、三大法王的代表(法王本人自重身份,不直接下场撕)以及五大教王中嗓门最大的两位。

议题,就是那个悬在所有人头顶的“乌斯藏都司”具体怎么落地。

这玩意儿,章程厚得能当砖头拍死人!

胡濙今天特意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绯袍,努力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不错,但眼下的乌青还是暴露了连日扯皮的疲惫。

他清了清嗓子:“诸位法王、教王、首领,关于都司驻军人数,朝廷考虑到乌斯藏的特殊情况,体恤民情,初步拟定驻军……嗯,八千精锐步骑,常驻逻些(拉萨),主要负责都司衙署安全、圣城治安以及重要商路巡护。此乃最低限度之保障,不能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