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明太鱼收割计划

柱子用脚拨拉了一下脚边厚厚的鱼层,感叹道:“就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全球需求量能那么大?真是看不出来。”

旁边的孟超比较务实,他看着这堆积如山的明太鱼,提了一嘴:“强子,咱们跑这么老远,烧着这么贵的油,专门来捞这种低价鱼,从成本上算,显然是不划算的。我看啊,要是顺带着捞几网还行,当个添头。”

杨峰也附和道:“超哥说得在理。这明太鱼在国内确实没啥直接市场,老百姓认的不多。它的主要消费地和加工地都在半岛那边,咱们捕了,多半也是要往那边出口。”

王强点点头,他早就想到了这一层。他扔掉手里的鱼,拍了拍手上的冰碴,胸有成竹地说:

“你们说的没错!单枪匹马开船过来,专门怼着这种廉价鱼往死里捞,确实不划算。”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但是,咱们可以换种思路!我是这么准备的,等咱们这趟船回港之后,我直接就去联系这边有实力的渔业公司谈合作!

他们在这儿有船有渠道,捕捉明太鱼方便得像在自家后院捡豆子。而咱们呢?咱们的优势在哪儿?”

他环视一圈,自问自答:“在加工!在成本控制!在未来的庞大市场,咱们国内的人工土地,以及即将发展起来的加工产业链,优势会越来越大!

我的想法是,他们负责捕捞,提供稳定的原料鱼;咱们负责在国内建厂,进行深加工,直接冷冻出口。优势互补,一起合作,岂不是快乐自在?这叫资源整合!”

王强之所以这么笃定,还是源于他上辈子的记忆。

他清楚地知道,未来十几年,国内在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这种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线方面,会飞速发展,成本优势和效率会逐渐超越欧美传统加工区。

在讨论这批明太鱼的具体去留问题时,王强首先想到的出口目的地就是最近的半岛。

“棒子那边对明太鱼的需求量是巨大的。”王强解释道,“这玩意在韩国可不仅仅是种食物,简直快成文化符号了。”

杨峰对此有所了解,补充道:“强子说得对。这明太鱼对于韩国人,可真算得上是救命鱼了。

他们到现在还保持着吃明太鱼的传统,各种吃法,从内脏到鱼子再到鱼干。历史上他们困难时期,就是靠着大量食用明太鱼度过去的。

因为他们自己近海的过度捕捞,这种冷水鱼在朝鲜半岛周边基本已经绝迹了。现在全球明太鱼的主要渔场,就集中在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峡这边。”

王强用力点点头:“对!所以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市场是现成的,资源也是现成的,缺的就是一个能把两者高效连接起来的桥梁!

咱们的加工厂以后还要扩建,争取做成亚洲数一数二的食品加工基地!”

他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