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南定交广,西望巴蜀

刘协端坐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目光扫过下方济济一堂的文武重臣。左侧以诸葛亮为首,徐庶、戏志才、以及新近归附、被授予“谏议大夫”虚职的刘琦依次而坐;右侧则以骠骑将军刘备为首,其下是张飞、赵云、马超等一众虎将。这是刘协荆南朝廷的核心班底,今日之议,将决定未来数年的战略方向。

“诸卿,”刘协打破了沉默,声音沉稳,“荆南四郡,经数月经营,已初步安定。工坊产出日增,新军操练不懈,《均田》、《劝工》等令虽阻力不小,亦在缓慢推行。然,坐守四郡,终非长久之计。曹操在北,虎视眈眈,绝不会给我等太多喘息之机。下一步,我朝该当何去何从,今日需定下一个章程。”

他话音刚落,性烈如火的马超便率先抱拳道:“陛下!这有何可议?曹操乃国贼,我辈自当秣马厉兵,寻机北伐,直捣许都,迎回陛下……呃,是光复旧都!”他差点说漏嘴,连忙改口,但意思明确,主张主动进攻,与曹操决战。

张飞也嗡声附和:“说得对!俺的铁矛早已饥渴难耐!那曹阿瞒害得大哥……和陛下好苦,正好找他算总账!”

刘备微微蹙眉,他深知曹操势大,己方根基未稳,贸然北伐无异以卵击石,但碍于自身新附,不便直接反驳两人,只是将目光投向刘协。

赵云性格沉稳,出列道:“陛下,孟起、翼德所言,乃将士本分。然曹操势大,控弦数十万,据中原之地,我军新立,兵不过数万,将虽勇,地虽险,然实力悬殊。强行北伐,恐非良策。末将以为,当先巩固根本,积攒实力。”

孔明接口道:“子龙将军所言甚是。亮亦以为,北伐时机未至。当前要务,在于拓展战略纵深,增强国力。无非三个方向:东联孙权,西取益州,或者……南下交州。”

“东联孙权?”戏志才摇了摇头,他负责情报,对江东了解颇深,“孙权坐拥江东,乃守成之主,更兼野心勃勃。其与曹操虽有旧怨,然更惧曹操势大,亦忌惮陛下坐大。前番桂阳之事,其虽未直接干预,然暗中与赵范勾连,其心可知。联合之事,恐难真心,最多互相利用,且我朝需处处提防,反受掣肘。”

刘琦此时也怯生生地开口:“皇兄……陛下,家父在时,亦常感江东孙氏,如卧榻之侧猛虎,难以推心置腹。”他身份特殊,此言一出,更增添了“联吴”的难度。

“既如此,西取益州如何?”刘备终于开口,他对此显然思虑已久,“益州刘璋,暗弱无能,其地险塞,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能得之,则陛下可拥荆、益两州,进可攻,退可守,大事可成矣!备愿为前部,为陛下取此基业!”他这番话,既有战略考量,也未尝没有为自己寻一稳固立足之地的私心。毕竟寄居荆南,虽受礼遇,终究是客。

“西取益州,确是一步好棋。”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开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然,其弊亦有二。其一,蜀道艰难,易守难攻,刘璋虽弱,然据险而守,我军强攻,伤亡必大,耗时必久。其二,亦是最关键者,”他目光扫过刘备,复又看向刘协,“我军若倾力西向,北面曹操、东面孙权,岂会坐视?一旦我军顿兵于蜀道,曹、孙任何一方来袭,我将首尾难顾,荆南危矣!此险,不可不察。”

诸葛亮一番分析,将西进益州的巨大风险赤裸裸地摆在面前。刘备张了张嘴,最终化为一声轻叹,不再多言。他知孔明所言非虚。

殿内一时陷入沉寂。东和不成,西进风险巨大,难道真要困守荆南?

就在这时,刘协与诸葛亮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了然。刘协微微颔首,示意诸葛亮继续说下去。

诸葛亮得到授意,羽扇指向舆图最南端,那一片在地图上标注略显模糊的区域——交州。

“既然东、西皆暂不可行,北上时机未至,那么,唯有南下,取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