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厅内,茶香袅袅,气氛却带着几分严肃与高效。何雨柱、周老、刘老、娄振华四人围坐在精致的现代沙发区,面前的茶几上摊开着几份文件和图纸。
“周叔,刘叔,”何雨柱指着摊开的总平面图,手指划过红星轧钢厂外围新划拨的一大片区域,“这片预留地足够大,前期安置两条风扇生产线和配套设施完全没问题。关键是电力保障和熟练工人的培训要跟上。”
周老拿起茶杯,呷了一口,目光沉稳:“电力的问题,部里已经协调了,从北郊变电站专拉一条线路过来,保证足额供应。小刘这边也协调好了工业局的技工学校,会优先给我们输送一批有基础的学员。”他看向刘老。
刘老点点头,补充道:“基础建设由京建三公司负责,保证质量和速度。柱子,你提供的核心部件图纸和工艺流程手册是关键,振华这边要抓紧物料筹备和产线调试。务必确保国庆前,第一批高质量的电风扇能下线,这可是关系民生和工业形象的大事。”他的目光带着期许和压力落在娄振华身上。
娄振华立刻挺直了腰板,神情无比郑重:“请周老、刘老放心。柱子给的核心技术支持是定海神针。厂里已经抽调了最精干的技工组成攻坚小组,日夜研究图纸和手册。物料清单已经提交给部里协调,铆足了劲,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这条线,就是轧钢厂腾飞的新翅膀!”他深知这个项目的分量,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沉甸的责任。
何雨柱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却充满力量:“核心技术部分由我这边出,调试阶段我会过目。娄叔,你要确保的是整个生产系统的流畅运转和工人的熟练度。质量,是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
接下来的时间,四人就人员调配、安全管理、初期产量目标、后续可能的扩产计划等细节进行了深入的商议。窗外的日头渐渐升高,时间悄然流逝。
商议告一段落,丰盛的午餐已然准备就绪。巨大的圆形餐桌上,琳琅满目的海鲜大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瞬间冲淡了会议室里的严肃气氛。清蒸的大龙虾红白相间,蒜蓉粉丝蒸扇贝香气扑鼻,油亮的葱烧海参软糯弹牙,还有清蒸东星斑、白灼基围虾、浓稠鲜美的海皇羹……许多食材在这个年代都是极其罕见的珍品。
受邀留下共进午餐的有娄振华、何大清一家四口、还有些晕乎但极度兴奋的刘正国局长以及他的两位公安同志。李秀云、谭雅丽和晓娥、雨水也一同入席。
“哇!爹!好大的虾虾!”雨水眼睛瞪得溜圆,指着比她手掌还大的龙虾钳子,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何大清连忙帮她夹了一块雪白紧致的虾肉。
国栋和国强也看呆了,在白桂芝的小声提醒下才笨拙地学着拿起筷子。白桂芝看着眼前这做梦都不敢想的盛宴,内心五味杂陈,既震撼于何雨柱如今的身份地位带来的奢华,又为孩子们能吃到这么好的东西感到开心和一丝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