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吧。马小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说说劳工们最近的情况。
赵吉谨慎地坐下:回大人,各营地秩序良好。新来的劳工适应得很快,特别是那些从饥荒地区来的,都说在这里至少能吃饱穿暖。
这话让马小云心中一颤。他想起系统数据库中记录的原本历史:在这个时间点,天竺大陆应该正经历大饥荒,死亡人数以百万计。而现在,虽然这些天竺人失去了自由,但至少活了下来。
有人...抱怨吗?马小云问。
赵吉犹豫了一下:有些老人会私下里念叨过去的自由生活,但年轻人大多觉得现在这样也不错。毕竟...他顿了顿,在来这里之前,他们很多人连吃饱饭都是奢望。
这话在接下来的巡视中得到了印证。
次日清晨,医疗队来到第三劳工村的医疗站。这里比不得汉人的医馆,但至少有为劳工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一个天竺老妇人正抱着康复的孙子千恩万谢,她说的是夹杂着天竺语的汉语:
谢谢大夫...孩子退烧了...要是在以前,只能听天由命...
在矿区食堂,马小云看到劳工们排队领取午餐:杂粮饭、豆汤,偶尔还有一点鱼肉。虽然简单,但足以维持体力。一个年轻的矿工用生硬的汉语对同伴说:
比部落里...吃得好。我老家...旱灾...没饭吃。
最让马小云震撼的,是在教育区的见闻。天竺孩童们正在学习汉语,他们用清脆的声音朗读着课文。下课后,几个孩子围着他,好奇地摸着他质地精良的衣袍。
大人,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用流利的汉语问,我长大后,也能穿这样的衣服吗?
马小云蹲下身,平视着男孩渴望的眼睛:只要你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会的。
男孩高兴地跑开了,对他的同伴们宣布:我要做最好的工人,将来穿好衣服,住好房子!
这些点点滴滴,都在告诉马小云一个事实:虽然他的手段值得商榷,但确实改善了大量天竺人的生存条件。在原本的历史中,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早就化为了枯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