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千龛佛现蕴真经 太和改制启新章(博物馆二)

梦瑶听完,忍不住凑近雕塑,看着车窗,想象着“羊毛毡”细节,小声对宇辰说:“原来一辆牛车藏了这么多讲究,既讲身份,又重实用,北魏人的生活智慧也太厉害了!”

宇辰也点头认同,原本觉得“古老”的文物,在导游的讲解下,突然变得鲜活又有趣。

“哦,原来北魏贵族的车是这样防风的,细节想得真周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啸风回头一看,正是晓萱,身边还跟着王静和张导几人。

晓萱快步走到梦瑶身边,笑着轻声解释:“本来星期天想好好睡个懒觉,结果昨天吃饭时听你们说今天要来大同博物馆,我们早晨一合计——昨天刚吃了啸兄请的好饭,哪儿好意思再偷懒,干脆就约着一块来了,就是出门磨蹭了点,比你们晚到了一会儿。”

梦瑶见他们赶来,立马腾出位置,热情地拉着晓萱一起听导游讲解。

这时,导游又指着壁画里的牛车补充:“不过大家知道吗?在洛阳出土的北魏陶俑里,牛车的车顶和咱们大同的不一样——洛阳的车顶是平的,还向前延伸出很长一段,设计上更侧重防晒遮阳。单从一辆牛车的造型差异,就能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的多样性,连交通工具都跟着地域需求调整。”

“是这个理!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风貌,这都是地域环境和气候决定的。”王静听完,忍不住点头附和,“大同这边冬天冷、风大,牛车就得侧重防风保暖;洛阳气候相对温和,防晒就成了重点,多实在的设计!”

“说得好!跟赵导讲的能对上,王静你这观察挺细致啊!”张导在一旁笑着夸赞。

“这有什么好夸的,夸张了!”王静摆摆手,话锋一转,看向张导,“你不也是做导游的吗?既然懂行,不如也给我们讲讲这北魏牛车的门道,让我们多学点知识。”

张导却笑着摆手,语气里带着几分佩服:“这个专业性太强了!要讲透北魏的车马文化,得吃透当时的历史背景、生活习俗,还得对比不同地区的出土文物,我可不敢随便说。”

“是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嘛!”林宇解围说。

“这位讲解的导游,他可是咱们博物馆的金牌导游赵导,专门研究北魏历史的,听他讲准没错。而且看这意思,今天应该是赵导为大家免费讲解,我们碰巧赶上了,幸运!”张导向大家介绍。

“那好啊!咱们先好好听赵导讲。”啸风见状,赶紧打圆场,又朝林宇问,“对了林宇,陶兄怎么没跟你们一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