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山河破碎家国痛 岁月峥嵘梦想甜(十三)

讲解员的指尖拂过展柜玻璃,仿佛在触碰一段凝固的历史。

阳光反照下,王忠烈士的勋牌熠熠生辉,红漆底面上人民功臣四个金字庄严肃穆,右侧王忠同志立功纪念与左侧大同县人民政府敬赠 公元1953年2月2日的字样,将荣耀永远镌刻在时光里。

一旁陈列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上,毛主席的亲笔签名苍劲有力,仿佛穿越岁月,向这些英雄致以最高敬意。

那张泛着岁月痕迹的一等功奖状,烫金文字至今仍在诉说:这不仅是个人的光荣,全军的光荣,也是人民的光荣,祖国的光荣!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一位少年英雄用生命谱写的壮丽篇章。

讲解员的声音饱含深情,1946年,年仅18岁的王忠,怀揣着母亲一针一线纳就的千层底布鞋,告别了父老乡亲,毅然投身革命洪流。从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到抗美援朝的冰天雪地,这个少年从通讯员成长为侦察排长,用无畏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

才18岁?宇辰凝视着展板上的生平简介,语气中满是惊讶。

啸风轻轻点头,目光落在泛黄的像片上,那年轻战士的眼神清澈而坚定。

听一位老兵回忆,讲解员的声音低沉下来,仿佛将众人带回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一次战斗中,部队陷入重围,情况万分危急。王忠带着几名战士,趁着夜色摸进敌人防线。他们像鬼魅般穿梭在枪林弹雨里,硬是从敌人眼皮子底下抓回了,为部队突围争取了关键情报。

老军人挺直了腰板,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侦察兵就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既要像夜猫子一样机敏,又要像磐石一样沉稳。王排长,就是侦察兵的好榜样!

说到这里,讲解员的声音陡然肃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王忠带领的侦察排被誉为。他们常常深入敌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顶着刺骨的寒风匍匐前进。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是无声的命令,都是生死与共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