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二)

歌声后,有人颤抖着摸向展柜,指尖隔着玻璃触碰烈士们的遗物;有人掏出手机,将惨案日期输入备忘录;还有人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下“铭记”二字,笔尖划破纸页,留下一道深深的刻痕。

抽噎声渐低,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深呼吸声,像是整个展厅都在压抑着悲愤与力量。

“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抗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讲解员挺直脊背,目光坚定地望向玻璃柜里泛黄的《八一宣言》,“这是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时刻发出的怒吼,是四万万同胞不屈的呐喊!”

她的声音逐渐激昂,仿佛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新演绎。

老人猛然转身,浑浊的眼睛里含着泪光,那是岁月沉淀的悲痛与欣慰。

他颤抖着从口袋里摸出一枚锈迹斑斑的勋章,勋章上“独立自由”四个字已有些模糊,但依然透着一股不屈的英气。

“1943年,在一次激烈的战役中,我侥幸捡回这条命,可我的同袍们却永远留在了阵地上……”

老人的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勋章从他颤抖的手中滑落,坠落在玻璃展柜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跨越时空的敬礼。

“兄弟们!”老人突然大声呼喊,声音里带着哭腔,“你们看啊!如今的大同,高楼林立,马路宽得能跑汽车,孩子们都能坐在亮堂堂的教室里读书,再也不用害怕战火!”

他抹了把眼泪,脸上露出颤抖的笑容,“今天是我百岁生日,我特意穿着这身军装来,就是想告诉你们——咱们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的祖国,如今已经繁荣昌盛,你们的血,没白流!”

一旁的红衣小女孩再也忍不住,挣脱母亲的怀抱,跌跌撞撞地跑到老人身边,仰着小脸,用稚嫩的小手替老人擦去眼泪:“爷爷不哭……”

老人低头看着孩子,布满老茧的手掌轻轻抚过她柔软的发顶,仿佛在抚摸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