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遵循智仁勇三大德。行仁绝非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行为,更是一种深层次的道德修养体现。
它要求人们在日常的生活点滴中,始终遵循智慧、仁爱和勇气这三大德性。
拥有智慧,方能在面对复杂的世事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心怀仁爱,才能对世间万物充满悲悯与关怀;具备勇气,则能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毫不退缩,坚守正义。
当这三者完美融合,个人才能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完善,进而推动社会走向和谐。
其三是帮助他人,秉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精神。
这是一种高尚的互帮互助精神,体现了君子的社会使命与担当,也折射出儒家学说中那份浓浓的社会温情。
它告诉我们,当自己想要有所成就时,也要帮助他人取得成功;当自己想要实现目标时,也要助力他人达成心愿。在相互扶持中,整个社会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
行仁厅的配置,无疑精准地体现了儒学的核心价值,让每一位走进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儒家思想的深邃与伟大。
行仁厅匾额下两旁的楹联更是韵味无穷。
上联“道不远人子臣弟友”,“道不远人”出自《中庸》。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这里的“道”,指的是“中庸之道”,它是一种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至高道德,涵盖了天地、万物之道,同时也包含了人世间的法则以及儒家所讲的“五伦八德”。
“道不远人”中的“人”,一方面明确了修道的主体是人,正如《论语》中所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有能力去弘扬和践行“道”;
另一方面,“人”也指人世间,意味着人是无法脱离社会独自修行的。人需要遵守社会伦理法则,坚守良知,克制自身的欲望。
道不远人,说明“道”并非遥不可及、虚无缥缈之物,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