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孔子问礼求宏略 老子开言授妙方(一)

老赵微微眯起眼睛,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显然对老钱的回答并不满意,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和调侃。

“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与追求,在那个时代,学者们相互交流、学习,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孔子此举不仅展现了他的谦逊和好学精神,更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尊师重道、追求真理的典范。老子的名气也吸引着孔子,虽然孔子那时在鲁国已受国君器重,且手下培养了无数贤徒弟子,但他仍渴望向老子请教。”

老钱不紧不慢,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观点,眼神坚定,似乎在努力说服老赵。

“孔子去见老子,可不是什么谦虚的问题,而是有解惑的。”老赵摆了摆手,打断了老钱的话,语气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脸上写满了自信。

“追求思想的交流与启发,当时社会处于动荡变革之际,各种思想流派涌现,人们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愈发迫切。老子倡导的‘道’的理念,以其独特的深邃和神秘,吸引着众多求知者。老子的思想蕴含着对自然、宇宙的深刻洞察,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这种观点在当时极具开创性。孔子深知自身学说的完善需要汲取不同的智慧源泉,老子的思想无疑为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老钱滔滔不绝,进一步深入剖析,试图从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等多方面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你故意不说核心问题呢,还是不知道?”老赵笑着说,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神情,似乎早已看透了老钱的论述,认为他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时代背景的促使吧。”老钱这才收起了之前的从容,认真地回答起来,微微皱起眉头,似乎在思考如何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时的文化环境鼓励不同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孔子可能希望通过与老子的交流,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而为自己的思想和学说找到更合适的定位与方向。”

“唉,这就对了,不过含糊不清,看来是真不懂啊。”老赵笑着说,脸上带着得意的神情,仿佛自己已经占据了上风,对老钱的回答依然不太满意 。

“那时,周朝礼乐制度摇摇欲坠,孔子痛心不已。他听闻在洛阳担任史官的老子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怀着满腔热忱,千里迢迢从鲁国奔赴洛邑,只为当面拜见老子。”

一直静静听着的老李,忍不住开口替老钱作答:“孔子当时就是为了这些事来向老子求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