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流民如同滚动的雪球,越聚越大。最初的抢粮、吃大户,迅速演变成有组织的武装反抗。
王嘉胤(边兵出身)在陕西府谷县率先聚众起义,攻破县城,开仓放粮,饥民蜂拥投奔,旬月间聚众上万!
高迎祥在安塞揭竿而起,自称“闯王”!其部众剽悍,转战陕北,连破数堡。
王左挂(原为戍卒)在宜川起义,响应者云集。
张献忠(曾为捕快、边兵)在延安卫柳树涧聚集十八寨饥民起事,自号“八大王”,初露锋芒!
点灯子、神一元、不沾泥等大小股义军蜂起,整个陕北、晋西北陷入一片混乱的燎原之火!
面对骤然爆发的民变,地方官府反应迟钝且混乱。
陕西巡抚胡廷宴、延绥巡抚岳和声等,起初认为是“饥民闹事”,试图招抚了事,甚至克扣朝廷下发的赈灾钱粮,中饱私囊。
当义军攻破县城、杀死官员时,他们又惊慌失措,一味向朝廷告急求援,自身却无有效对策。
卫所兵羸弱不堪,军官贪生怕死,遇义军往往一触即溃,甚至整营整哨地投降或加入义军!
部分被裁撤的驿卒、欠饷的边军,因其掌握军事技能,成为义军骨干,极大提升了义军战斗力。
崇祯接到雪片般的告急奏章,刚因边患稍息而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御前会议吵成一团。
主剿派(以部分勋贵、武将及激进言官为代表): “此乃谋逆大罪!必须调集重兵,雷霆镇压!
宜调延绥、甘肃、宁夏边军,并请旨抽调部分宣大劲旅南下,速平陕乱!乱世用重典,首恶必诛,胁从亦不可轻饶!”
主抚派(以李标、钱龙锡及部分了解实情的官员为代表):“陛下!陕乱之源,在于天灾酷烈,人祸更甚!
饥民附贼,多因活命无门。若一味剿杀,恐驱民为寇,其势愈炽!
当务之急,是速拨钱粮赈济灾民,严惩贪墨官吏,暂缓辽饷加派!
对啸聚之众,剿抚并用,能招抚者尽量招抚,化贼为民,方为上策!若大军云集,粮饷耗费巨大,且易激起更大民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