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慈悲宏愿渡尽苦海

南海的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时,观音菩萨正立于紫竹林最高的礁石上。白衣在海风中舒展如莲瓣,颈间的金项圈折射出八功德池的七彩光晕,净瓶中的甘露随着她的呼吸轻轻起伏,每一滴都映着整片海域的苦难 —— 被渔网缠住的海龟正在挣扎,礁石后搁浅的鲸鱼发出哀鸣,更远处的渔船在骤起的风浪里摇摇欲坠。

昨夜梦境的余温仍在掌心留存。迦叶佛陀的声音仿佛还在耳畔回响,八功德池的灵水在识海中化作无数条金线,将她与三界六道的苦难紧紧相连。她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掌,那曾为昆仑仙法而结的厚茧,如今已被南海的潮气浸得柔软,指尖的纹路里还沾着为渔民包扎伤口时留下的海盐。

“菩萨,东边岛礁上的孩子又在哭了。” 小尼捧着经卷走来,赤着的脚底板沾着细碎的珊瑚沙。这孩子如今已能熟练背诵《大悲咒》,只是念到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时,尾音总会不自觉地发颤 —— 那是当年被渔民从渔网里救出时,呛水留下的旧疾。

观音菩萨转身时,净瓶中的杨柳枝轻轻扫过礁石,带起的水珠在晨光中凝成一串念珠。“去把那瓶‘忘忧散’取来。” 她的声音比南海的晨雾更温润,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记得掺些蜂蜜,那孩子怕苦。”

小尼应声而去的瞬间,海面上突然掀起巨浪。一艘载满瓷器的商船正在漩涡中打转,船工们的呼救声被涛声撕碎,化作无数细碎的声波钻进观音菩萨的识海。她看见船主怀中紧紧抱着一个锦盒,里面是要献给西岐新王的贡品,而船舱底部,三个偷渡的孤儿正蜷缩在麻袋堆里,最大的那个正用身体护住两个更小的孩子。

“杨柳依依,甘露普降。”

观音菩萨抬手将净瓶倾斜,八功德池的灵水顺着指尖流淌,在海面上化作一道白玉长桥。商船顺着桥身缓缓驶出漩涡,船工们趴在甲板上呕吐时,竟没发现那些即将碎裂的瓷器表面,都多了一层淡淡的金光。

当她的目光落在船舱底部时,三个孩子突然抬头,眼中映出她立于莲花上的身影。最大的那个孩子颤抖着从怀里掏出半块发霉的麦饼,朝着她的方向高高举起 —— 那是他们三天来唯一的食物。

观音菩萨的指尖微微发颤。她想起八功德池中的那株新莲,想起那个抱着麦饼的截教女仙。原来有些苦难,无论仙凡,都有着相似的模样。她轻轻弹指,一朵莲花穿透船板落在孩子们面前,花瓣层层展开,露出里面盛满的熟米和腌鱼。

“菩萨!” 船主跪在甲板上叩拜时,锦盒从怀中滑落,里面的夜明珠滚出来,在阳光下与她项圈上的明珠交相辉映,“小老儿愿将这颗珠子献给您,只求……”

“留着给孩子们治病吧。” 观音菩萨的声音穿透风浪,落在每个人的心头,“渡人者,不必求报。”

商船渐渐远去时,小尼已带着药碗来到东边岛礁。观音菩萨看着她将药汁一点点喂进孩子嘴里,看着孩子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突然想起十年前在玉虚宫,元始天尊曾指着卦象对她说:“仙凡殊途,过度慈悲只会乱了天道纲常。” 那时她跪在蒲团上,看着卦象中无数将死的星命,只觉得掌心的法诀烫得惊人。

“菩萨,您看!” 小尼突然指着天空,声音里带着孩童特有的惊喜。

观音菩萨抬头,看见无数只海鸟正衔着花瓣从四面八方飞来,将紫竹林上空织成一片花雨。那些花瓣落在海面上,竟化作无数只小小的莲花灯,顺着洋流漂向各个岛礁 —— 那是昨夜被她从台风中救下的渔民,此刻正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感恩。

她的识海突然一阵刺痛。无数陌生的画面涌进来:西岐的刑场上,一个小偷正被押往断头台,他怀里藏着的,是要给瞎眼母亲治病的草药;朝歌的废墟中,一个老妪正在瓦砾堆里翻找,手里紧紧攥着儿子参军前留下的木剑;更遥远的北溟之海,一条被封印的蛟龙正在冰层下咆哮,鳞片间还沾着三百年前大战时留下的玄门符咒。

这些画面像无数根针,刺得她眉心的朱红印记发烫。她知道,这是八功德池赋予她的能力 —— 能看见三界所有的苦难。但这能力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像当年在诛仙阵前,握着文殊慧剑却无法下手的沉重。

“弟子观音,愿立宏愿。”

观音菩萨缓缓跪在紫竹林的青石板上,净瓶放在身前,杨柳枝横在膝间。她的声音穿透云层,惊动了灵山的迦叶佛陀,也传到了昆仑玉虚宫的元始天尊耳中。

“若有众生,被困厄难,我必以甘露涤其尘劳;若有众生,堕于恶道,我必以慈悲化其戾气;若有众生,迷失归途,我必以莲灯引其正路。”

每说一句,海面上便升起一朵巨大的莲花,到第三句时,七朵莲花已在紫竹林外连成一片,花瓣上浮现出无数双合十的手。小尼跪在她身后,看着师父白衣上的莲花暗纹渐渐鲜活,仿佛要从布帛中挣脱出来,化作真正的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