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洒在星火小镇的收购点前,映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
农户们挑着满担的山货,推着吱呀作响的板车,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那些往日里只能烂在山沟的木薯、葛根,还有品相不佳的野果,
如今竟能换回沉甸甸的铜钱,这让每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都洋溢着朴实的喜悦。
妇女们围在一起,兴奋地盘算着该添置一块新布,还是给娃儿扯件衣裳;
孩子们则眼巴巴地盯着货郎担上的糖人,知道今年定能尝到那梦寐以求的甜头。
更让农户们心生暖意的,是星火小镇派下来的老师傅。
他们不摆架子,耐心指点着:
哪种野果更适合采摘晾晒,木薯该如何处理才能卖出好价钱,
甚至承诺来年开春,要教大家嫁接果树的技术。
“李师傅说了,等学会了那手艺,结出的果子能多卖三成价呢!”
一个年轻后生激动地对同伴说道,眼里满是憧憬。
这与明珠城那些大商号形成了鲜明对比。
那些曾经一掷千金、疯狂抬价收购水果的商号,
如今见到这些山货就像见了鬼,连问价的勇气都没有。
星火小镇,俨然成了这片土地上唯一可靠且公道的买家。
这份信任,在里正挨家挨户传达“长期合作计划”时,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文月姑娘说了,往后咱们种什么、怎么种,
她都派人来教,收成的时候按约定价格全部收购!”
村民们喜出望外,这份契约在他们眼中,不啻于一张通往安稳好日子的保证书。
很快,一份份契约被郑重地按下手印,
一些勤快的人家,甚至已经在星火小镇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开始整理坡地,准备来年大干一场。
这一次,星火小镇不仅化解了原料危机,
更在乡野民间扎下了深厚的信任根基。
这种源于乡土的美誉,远比金银更为珍贵。
与乡野间洋溢的生机与感激截然相反,
明珠城,宝丰号那间隐秘的内堂里,气氛压抑而微妙。
几位东家再次聚首,空气中弥漫着焦灼与最后的一丝侥幸。
万利商行的掌柜将算盘拨得噼啪作响,打破了沉寂:
“按他们之前的存粮,最多……再撑半个月。”
他抬起眼,脸上浮现出一种近乎残忍的期待,
“到时候,别说酿酒,就是全镇上下吃饭都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