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恒星边界

舰桥内,指令被迅速执行。

“所有部门已就绪。”

“正在解锚。”瑰拉的操作极稳,她对盖伦特和艾玛巡洋舰的操作已达到了初级水平。

固定力场解除的轻微震动透过舰体传来,外部港口的景象开始缓缓移动、后退。

斯特修斯级在引导光束的精准牵引下,优雅地驶离泊位,将一个个接驳站台逐渐抛在身后。很快,在下方,出现了剑齿虎级拦截驱逐舰的身影,它速度更快。

只滑行了短短十数公里,舷窗外的视野被深邃幽暗的星空取代,那一望无际的冰带出现在眼前。

在基地整合快有半个月,总算又踏上了新的航程。

“全舰队,跃迁拉比特自治领,S9方向,跃迁。”

“是!正在锁定星图坐标,距离4.64光年,全程预计20.38小时。”

“自动导航已启用。”

“跃迁引擎准备中。”

“跃迁引擎——启动!”

希维娜指挥的剑齿虎级先一步消失在深空之中,数秒之后,斯特修斯级洁白的舰体也倏然化作流光,在黑煤窑前不见了踪影。

从舷窗向外看去,宇宙仿佛披上了一层跃迁时特有的流动透明光纱,视野中的一切景象都略微扭曲模糊,但深空的黑暗和恒星的最亮的一抹冷光依然可见。

恒星系的边界是什么样子的?

柯伊伯带的最外围,在太古起源时期,被称为奥尔特云,现在当地称之为——“茱昂贝冰云边境”。

这里是真正的边境地带,恒星的引力在这儿已经弱得几乎感觉不到。

传感器上偶尔会闪过极其微弱的光点信号,那些是被恒星引力勉强拴住的远古彗星核、或是由冰粒与尘埃构成的冰冻星子。

这些由冰粒、岩石尘埃、以及冻结的甲烷、氨气构成的冰冻星子。它们自恒星系诞生之初便存在于此,在接近绝对零度(-273.15℃)的极致酷寒中,在永恒的黑暗中沉寂地漂浮、旋转了亿万年。

它们的轨道缓慢到需要以百万年为单位计算,是恒星系真正意义上的、最古老、最沉默的守卫。

冰云区大约2000AU宽度,以斯特修斯级4AU/s每秒的速度,只需要500多秒。

也就烧壶水的时间。

舷窗之外,无穷无尽的黑暗迎面而来。

至此,才是真正的脱离了茱昂贝自治领(恒星系)。

在这里,物质的密度降至难以想象的极低。每立方米的空间或许仅飘荡着几个孤立的氢原子与氦原子,比任何人工制造的真空都要“空无”。

这里并不安全,充斥着各种宇宙射线、它们以接近光速永恒地呼啸而过。

如果斯特修斯级没有进入超空间航行通道,那么护盾就要时刻承受着这种无形、密集的轰击。

而在这看似空无一物的广袤空间中,真正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是那不可见、不可直接探测,却无处不在的暗物质。

它们像一片无边无际的无形海洋,浸满了整个宇宙。

斯特修斯级的跃迁引擎,其核心奥秘正是以精妙绝伦的技术,巧妙地“驾驭”这暗物质海洋所产生的引力场。

引擎核心如同无形巨手,精准地“揉捏”和“折叠”飞船前方的空间结构,从而实现稳定的超空间光速航行。

寻常的化学燃料或聚变能量根本无法支撑这种对时空本身的扭曲,唯有对暗物质引力的高超运用方能实现。

舰上为日常系统供能的常规反应堆,与这驱动跃迁的伟力相比,如同烛火之于超新星。

战舰内部,人工重力场维持着舒适熟悉的1G环境,完美隔绝了外部宇宙法则的狂暴。

漫长的20.38小时航程,大部分时间都将在这极致空旷、却又暗流汹涌的星际“深海”中度过。这既是科技和力量的奇迹,也提醒着生命在宇宙中的孤独。

恒星系就像无垠黑暗海洋里一个个有着引力和光的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