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苏黎世密谈与无声惊雷

前往苏黎世的旅程,在埃里希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安全布置下,平静得近乎枯燥。路线随机变换,车辆中途更换,甚至动用了短途私人直升机规避可能的路面监控。陈默和林薇如同两个被精心包裹的谜团,悄无声息地抵达了这座瑞士的金融心脏。

阿尔卑斯联合银行(AUB)的总部并不张扬,是一座颇有年头的石砌建筑,隐匿在苏黎世湖滨区一片安静的绿荫之中,低调却透着百年沉淀的威严。没有招牌,只有门楣上一个极小的、古老的盾徽标记。

奥托·海因里希的会客室更是如此。厚重的羊毛地毯,深色的实木家具,墙壁上挂着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是真迹的风景油画,空气里弥漫着雪茄、旧书和金钱混合的独特气味。这里的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权力与历史。

海因里希本人是一位头发银白、身材清瘦、穿着合体西装的老者,眼神锐利却并不咄咄逼人,更像是一个洞察世事的学者。他亲自起身迎接,礼节周到,与陈默和林薇一一握手,目光在林薇身上多停留了一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好奇。

“陈先生,林小姐,欢迎。感谢二位拨冗前来。”他的英语带着优雅的德语口音,示意他们在舒适的沙发上落座。秘书 silent 地送上咖啡后便退了出去,房间里只剩下他们三人。

寒暄过后,海因里希直接切入正题,语气平和却自带分量:“近期市场上的一些…波动,以及贵公司展现出的技术韧性,引起了董事会的一些兴趣。AUB历史悠久,我们见证过太多技术的潮起潮落。对于我们而言,真正的价值在于‘稳定’和‘可信’,而非单纯的‘创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二人:“你们的技术,尤其是林小姐展示的那个小玩意儿,在‘效率’和‘安全’上,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这让我们思考,这种‘可控的突破’,是否能为现有金融体系带来一些…有益的‘进化’,而非颠覆性的‘革命’。”

话语中的招揽之意,已然明显。他们看中了技术,但希望这技术是在旧有体系的框架内“进化”,为其所用,而非另起炉灶。

陈默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轻轻搅动着咖啡勺,反问道:“海因里希先生,AUB如何看待比特币这类‘颠覆性’的存在?”

海因里希微微一笑,仿佛早已料到这个问题:“波动过大,监管不明,难以纳入传统资产配置的‘风险篮子’。但它背后的区块链思想,尤其是对结算效率和透明性的提升,值得借鉴。我们认为,未来属于‘融合’——传统金融的稳健,与部分新技术的效率相结合。”

很官方的回答,但也很现实。

“所以,AUB的兴趣在于,利用我们的技术,来优化甚至‘收编’部分区块链应用,而非拥抱加密货币本身?”林薇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技术者的直接。

海因里希看向她,眼中赞赏之色更浓:“很敏锐,林小姐。可以这么理解。我们感兴趣的是‘引擎’,而非‘赛车’本身。一个更安全、更高效的结算底层,对全球金融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而AUB,希望成为这个新底层的…早期参与者和标准制定者之一。”

他抛出了真正的诱饵——参与制定未来金融基础设施的标准。这对于任何一家技术公司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陈默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很荣幸能得到AUB的青睐。但不知,这种‘参与’和‘合作’,具体是怎样的形式?另外,我们近期遇到的一些…‘市场噪音’,不知AUB是否有耳闻?”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北极星”和“黑曜石”的攻击,既是试探,也是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