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散热器的密码与维港的迷局

维港的晨雾被机器的低吼撕裂。半岛酒店套房里,阿瓦隆原型机的嗡鸣如同垂死巨兽的喘息,稳定在75.2 GH/s,但散热风扇的尖啸却如同警报,穿透隔音玻璃。陈默靠在轮椅里,断裂肋骨的剧痛在止痛针的压制下化为深沉的钝响,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束缚感。

林薇坐在他对面不远处的沙发上,晨曦透过薄纱窗帘,在她低垂的眼睫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她捧着一杯早已凉透的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壁,目光却仿佛穿透了墙壁,落在某个遥远而冰冷的地方。自从那个带着“V”字图标的电话后,她就像一只受惊后缩回壳里的蚌,沉默得令人窒息。偶尔抬眼看陈默时,那清澈的眸子里也蒙着一层复杂的、难以穿透的迷雾——有关切,有挣扎,有恐惧,还有一种陈默读不懂的…决绝。

空气凝滞,只有机器的噪音在两人之间筑起一道无形的墙。

“桂林新厂房,网络延迟测试结果。”零冰冷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手中的军用平板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数据流,“选址:工业园西区C栋。骨干网接入点距离:350米。实测平均延迟:87ms,丢包率0.5%。符合矿池节点要求。”

一个难得的利好消息。陈默紧绷的神经稍稍一松。稳定的网络是矿场的神经,如同矿机是肌肉,电力是血液。磨西沟的“血契”用刘大奎的暴力暂时稳住了“血液”,新厂房解决了“神经”,现在,最关键的“肌肉”——阿瓦隆的功耗与散热——依然卡在喉咙里。

“张楠那边?”陈默的声音嘶哑,目光扫过角落里那台拆得七零八落、核心芯片裸露的#3号机残骸。

“散热瓶颈锁定:均热板与ASIC核心接触热阻过高。”零调出张楠团队同步过来的热成像图和有限元分析模型。屏幕上,代表高温的猩红色区域如同毒瘤,紧紧附着在芯片核心上。“张楠方案:定制超薄高导热相变材料(PCM)填充层,配合铜基微槽道均热板。材料配方和加工精度…是未知数。预估研发周期…2周以上。”

两周?陈默的心猛地一沉。AUAM的高利贷铡刀悬在头顶,磨西沟刘大奎索要的“硬家伙”(火箭筒)和矿机三天后必须到位,期货市场“深蓝”的绞索随时可能再次收紧…两周,足以让整个脆弱的体系彻底崩盘!

“不行!等不了!”陈默的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狠厉,“告诉他们!用现有材料!用最笨的方法!手工研磨接触面!导热硅脂涂三倍!风扇转速提到极限!我要在48小时内,看到50台验证机在新厂房跑起来!哪怕…只能撑24小时!”

饮鸩止渴!用矿机寿命换取时间!张楠的回复只有一行血红的字:“…如您所愿。但后果…自负。”

机器的嗡鸣声似乎更加刺耳了。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林薇突然站起身。她的动作很轻,却吸引了陈默和零的目光。她走到那台拆解的#3号原型机残骸旁,没有看陈默,只是微微俯身,目光专注地落在暴露出来的、布满精密鳍片的散热器底座上。昏黄的光线下,她的侧影显得异常单薄。

她的手指,没有触碰任何元件,只是隔着几厘米的距离,虚虚地划过散热器边缘某个不起眼的、用于固定螺丝的凹槽位置。她的指尖微微停顿了一下,动作极其自然,仿佛只是无意识的观察。

然后,她直起身,依旧沉默着走回沙发坐下,重新捧起那杯凉水,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维港迷蒙的晨雾。

零的目光如同鹰隼,瞬间锁定了林薇刚才指尖停顿的位置。他快步走到残骸旁,拿起高倍放大镜和强光手电。冰冷的镜片下,那个普通的固定凹槽内侧,似乎…被人用极细的针尖,刻下了一组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极其微小的符号:

**“Cu-MXene/EG 0.8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