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将民众的注意力从单纯的“商贾冤屈”部分转移到了更宏大的“文明优劣”和“帝国尊严”层面,
使得西征的理由更加“冠冕堂皇”和“不容置疑”。
外界的舆论风潮,无论是民间的请战呼声,还是精心引导的“贵霜威胁论”与“正统之争”,
亦或是那道石破天惊的“正名令”,最终都汇聚到了帝国真正的决策核心——枢密院。
御前军事会议在气氛肃穆的枢密院正堂召开。
皇帝刘复端坐于上,枢密使、副使、相关各部重臣、主要将领以及西域都护府的快马信使皆列席其间。
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如何应对贵霜波调事件。
枢密使首先禀报了西域都护府吕绮玲发来的最新军情和分析:
“……据吕都督密报,波调自篡位以来,虽表面上压制了反对声音,但其国内矛盾深重。
东部几个行省的总督对其阳奉阴违,北部山区的部族时有骚动,旧王室势力在民间仍有相当影响力。
其军队主力多集中于富楼沙周边以及西部防范安息边境,东部及北部防御相对空虚。
吕都督认为,若我天兵西征,可联合草原仆从军,以精兵速进,直捣富楼沙,则波调政权有顷刻瓦解之可能。”
接着,户部尚书汇报了初步核算的军费预算,虽然数字庞大,
但在如今大宋国库充盈,且有着倭岛白银持续输入的情况下,并非无法承受。
兵部尚书则禀报了军队动员和物资调配的预案。
“陛下,”
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出列,他并非反对用兵,而是出于谨慎,
“贵霜毕竟是大国,疆域辽阔,我军劳师远征,补给线漫长,若战事迁延,恐生变故。
是否……
先以外交手段施压,迫其认罪赔偿,若其不从,再兴兵讨伐,更为稳妥?”
刘复尚未开口,以勇猛着称的文丑便反驳道:“
老将军太过谨慎!
那波调若是肯认罪赔偿之人,又怎会行此强盗之事?
外交施压,只会让其觉得我大宋软弱,徒耗时间!
如今民心可用,士气高昂,正是以雷霆万钧之势,犁庭扫穴之时!
况且,吕都督已分析其国内虚实,此乃天赐良机!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